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7日

浙江“十二五”投资超4百亿填海达60万亩 背后隐忧难消

 2012-10-25 10:39:47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规模速度远超以往

在围填海运动中,政府的话语是那么洪亮,而渔人的声音则稀少阙如,然而,后者的生活却因此有了难以逆转的改变。

陈大桥、陈二桥兄弟本是浙江象山一个小渔村的捕鱼翘楚,收入颇丰。几年前,围填海旋风袭来,这样的日子就此不再。兄弟俩都转到围垦工地上打工,陈大桥承包了一家采石公司,采石挖土去填海,陈二桥则成了一个普通的围垦工人。

“我们当然怀念过去的日子,那时候虽然风险大,但赚得也多。现在整天飞沙走石,就赚这么一点,最可惜的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再也没用处了。最苦的是那些五六十岁的渔民,再不能靠海吃海了,生计很惨淡,很多人只能去摆个小摊糊口。”陈大桥表示。

陈氏兄弟的际遇是众多浙江渔民的缩影。目前,围填海正在浙江“遍地开花”,台州玉环县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该县实施的漩门湾三期和二期围海总面积累计1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玉环县。去年,漩门湾三期工程龙口合龙,是当年浙江省最大的填海工程。

前瞻网了解到,目前,漩门湾三期工程这一浙江“之最”已恭让于不久前获批的温州“瓯飞”一期围填海工程。这个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围垦工程,围垦面积达13.3万亩,而计划中的整个“瓯飞工程”,共围垦49万亩,是温州建成区面积的1.64倍。

毋庸回避,席卷而来的造地运动,仍与各地“GDP至上”的强劲冲动相契合。周德文即认为,此次21万公顷造围填海指标获批,实际上是再次出台了大型投资、开发项目,冀望促进经济不仅稳增长,而且是较快增长。“规划到的省市受益很大。”

而新一轮大规模“向大海要地”背后,主旨已逐渐迁移。与1949年以来几轮围海高潮相异,此次造地已不再用于晒、造田、养殖,重心已移至沿海地方政府主导的港口经济和临海工业,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造地规模与速度也远超过往,呈现前所未有的狂热态势。

“眼下浙江围海造地主要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沿海产业肯定是发展的方向,如大型石化、大型装备业、新兴的生物工程等,造田、养殖以及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主要内容。”周德文称。

“围海造地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何用途是看投入产出的绩效,以及它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如果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当然绩效越高的项目收益越大。过去围海造田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现在商品粮可全国配置,就没必要非得去做农田。围海造田的绩效确实较低,刚围出的海都是生地,盐分较大,要搁置很多年,慢慢去盐,种粮的收成是很低的。现在不管发展临海型的产业,还是建一些房地产或商业项目,我觉得都是可以的。”徐长乐说。

环境隐忧值得重视

难以抑制的利益冲动,是地方政府大力围海的强劲动力。并不偶发的是,一些以“农田养殖”用途通过审批的围海项目,竣工后即悄然“变身”,竟为工业或商业用途。

据前瞻网了解,在不同的地区,围填海的成本从3万-30万元一亩不等,填后出让土地的收益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比比皆是。在一些地区动辄每平方两三万元的海景房面前,围填海的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曾为“瓯飞工程”算账称:“(围填海的)产出效益,目前一亩建设用地一年平均税收10万元,平均安排10个人就业、年工资收入共有20多万元,一亩建设用地开发建设后可产出效益六七十万元。”

如果是作为工业用地出让,在温州,一亩地经过民间转让后,一两百万元乃是常态。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设定的一些指标,价格一般在80万元/亩。

面对巨大近期利益,围填海对环境生态可能带来的弊端,在一些地方官员眼里,难有分量。但,无视并不抹杀问题。

最直接的影响是,被称为“海洋之肾”的湿地大幅减少。统计显示,围填海使我国滨海湿地面积锐减了57%,许多湿地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消失,海洋和滨海湿地碳库功能下降,碳汇功能丧失,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大幅降低。

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表示:“湿地是最重要的基因库,它有重要的洁净功能,像人的肾一样。现在的围填海,把湿地里的基因给灭了,这会造成非常大的生态失衡以及生物链的断裂。”

一块湿地的消失,确实伴随着大量物种在这个地区的灭亡。奉化市红胜海塘的居民黄菊花说:“现在很多东西都吃不着了,青蟹、梭子蟹、章鱼、竹节虾这些东西,以前家门口就能抓到,现在要吃的话,要几十元、几百元一斤到市场上去买。”

随意围填海,最大的弊端可能还在于破坏了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海岸线,打破了自然界的理想平衡状态,造成水文动力环境的重大改变,使得天然渔汛消失,近岸洋流改变流向,沿岸自净能力下降。

国家海洋局曾提出,未来我国35%的海岸线要保持自然状态。在此次区划中,海洋局对不少省份也提出了类似的量化要求。但海洋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像渤海湾地区超过70%的沿海岸线已经被围垦。“35%只是最低的底线管理,是根据现在的状态,一定要保住这个底线。以后管理水平高了,这个数字会有所上浮。”夏青表示。

河口造地一向被认为条件最好,但在一些专家看来,也将严重改变潮汐水道和河道的水文特征,使得湾内水质恶化,局部侵蚀或淤积,航道壅塞,洪灾衍生。

“河口造地要特别谨慎,一般河口是要重点保护的,即便造地,按规定也要作为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夏青说。

企查猫

海洋的一些小报复已直逼当下。“像赤潮在各地泛滥,广州市民一度喝的水都是咸的,但人们已经在经受这些了。”汪永晨说。

上海资深投资顾问林端方表示,海洋是有生命的,它的脾气很倔,不可能任你摆布。‘人定胜海’是‘人定胜天’的翻版,这方面过去的教训太多了。围填海要相当谨慎,不要过去的‘污点’还没处理好,又添新的环境‘污点’,届时必然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