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7日

重庆发钱20亿:民营企业获补贴要有“关系”?

 2012-09-29 09:43:19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重庆市近来多个企业纷纷拿到了“红包”。“我们估计就能拿到几十万,宗申、力帆那些大企业,他们拿得多。”重庆正大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万钧说。王说的几十万,是重庆市政府最近发给民营企业的补贴,8月以来,重庆共有两批300余家民营企业获批总额约2.8亿元的财政补贴。在“稳增长”的驱动下,政府发钱了。

“输血”工业

据前瞻网了解,上述2.8亿的财政补贴源于“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并与重庆近期抛出的1.5万亿工业投资计划密切相关。重庆市长黄奇帆在说明1.5万亿投资来源时提出,要构建国资、民资、“三资”全方位投入格局,其中政府引导性资金大体占到5%左右。现在,重庆开始逐渐释放这5%,其目的主要是引导民营企业的工业投资。

之所以“发钱”,与包括民企在内的工业企业面临的窘境有关。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5月,该市工业品产销率96.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41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产销率同比下降;同时,受原材料价格高企,能源、融资和用工等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同期该市企业亏损面达17.6%。

利润下降的同时,重庆企业“缺钱”的趋势也非常明显。重庆市统计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8月,重庆全市投资本年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增长11.9%,国家预算资金下降16.0%,债券增长150.9%。这份统计报告认为,资金来源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长期的低增长有可能抑制投资的增长。

这种局面下,重庆市政府相继推出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用官方的语言来说,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

重庆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表示,发展民营经济、推行新型工业化,这些对于重庆而言其实都是“老话题”,透过上面两个政策,核心是“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

在这一背景下,重庆官方近期推出的补贴政策也主要是围绕工业进行的。

根据《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意见》,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其中60%由市级部门直接安排,专项用于规模(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发展;40%切块到当地区县,专项用于支持规模(限额)以下民营企业和未获得市级统筹资金的规模(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加工制造型、技术创新型、生产服务型民营企业。

9月初,重庆公布了第二批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1个民营企业的项目获批1.899亿元的资金补贴。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吴光对媒体表示,财政资金对投资的拉动比例达1:80,1元政府补助可拉动80元民企投资,这次政府补助的1.899亿元资金,将拉动151.93亿元民企投资。

对照获批补助的企业项目名单发现,约80%的项目为工业项目,当地一些大型民营制造业企业集团如力帆、宗申、鑫源,都获得了多个项目的补贴。

除民营企业外,重庆对国企和“三资”企业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分散于不同的政策框架之下。重庆市经信委办公室主任张云华表示,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有若干个支撑,民营企业是一块,补贴政策主要就是对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且以工业企业为主;同时,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保增长”等框架下财政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这些支持都是资金,直接拿钱。”

企查猫

与民营企业获得补贴不同,重庆针对国企和“三资”企业补贴的公开信息较少。前瞻网从重庆市财政局9月初发布的公开信息了解到,8—9月该局从工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亿元用于重庆100户重点增长企业和50户“成长之星”企业扩大销售网络、开拓终端市场、流动资金贷款等奖励和贴息,同时还对150户重点增长企业按笔记本电脑企业同等给予人力资源保障政策,确保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上述重点增长企业中,包括了长安汽车、富士康等企业。

重庆市璧山县一位不愿具名的台资企业管理人员表示,其企业也享受过“政策”,“工人第一次进厂,政府会给几百元的补贴。”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