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7月21日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聚集化发展态势

 2012-03-13 15:17:34 责任编辑:QZ067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据前瞻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4132.1亿元,累计企业1549户,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16%,而其中的30%左右的产值则是由合肥一个市所创造的,可见,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正在加快。

合肥新兴产业领跑安徽

从总量看,安徽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三个梯队。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规模较大,居第一梯队,这三大产业全年产值占了新兴产业的七成多;生物产业属于第二梯队,产值591.6亿元,占14.3%;第三梯队的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占7%和5.6%;而公共安全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占1%和0.1%。从企业数看,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和淮北五市超过安徽省的60%。从总量看,合肥和芜湖产值分别为1331.9亿元和732.1亿元,占到安徽省的32.2%和17.7%,两市占到安徽省的一半。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与其他产业不一样的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比较明显,尤其是集聚态势日益强劲。各市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台,引导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区域。像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芜湖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蚌埠和亳州的生物产业、滁州的新能源产业等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据前瞻数据库监测显示,2011年,合肥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458.8亿元,占安徽省该产业产值的45.1%,占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34.5%;芜湖市新材料产业产值414亿元,占安徽省的46.5%,占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56.6%;合肥市和滁州市的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为137.1亿元和46.9亿元,占安徽省的47.2%和16.2%

缺大企业当领头羊

企查猫

有分析指出,目前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具有传统行业特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上,两者产值占到72%。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多数企业主要从事组装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精深加工少;高端产品开发和生产应用不配套,产学研互动性不强,一体化进展缓慢。此外,安徽省在新兴产业领域中规模超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企业很少,省内骨干大企业对新兴产业涉足较少,缺少领军企业,自然就难以产生辐射联动作用。而发展不平衡也制约了新兴产业发展。从区域看,目前合肥、芜湖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皖北各市基础薄弱,且差距较大。从产业看,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其他产业则仍处于起步或培育阶段。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