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经济学太重要,不能仅仅把它留给经济学家
2013-04-09 09:48:25 责任编辑:QZ112 来源:前瞻网
图示: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谈
“经济学太重要了,不能仅仅把它留给经济学家去研究。”这是刚刚去世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名言。撒切尔夫人对于英国的再造意义毋庸再议,但是对于遥远的中国而言,除了津津乐道她在人民大会堂前戏剧性的摔跤之外,点检她的政治遗产尤其是经济措施,对于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意义?
撒切尔曾经说过,经济学家的观点反映其个人的非经济方面的价值观,这对于她也不例外。上个世纪20年代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出生在一个杂货店家庭,据说她人生第一印象就是在婴儿车上看到的繁忙交通,这一愉快记忆或许开启了她乐于置身开放外部世界的经历。在其回忆录《通往权力之路》中,她写道“我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其父母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父亲祖上几代都是鞋匠,她也是其家族第一个上牛津剑桥的人。
这一背景也使得撒切尔夫人对于经济学的理解与当时流行的凯恩斯学派大相径庭。凯恩斯本人出入伦敦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文艺而富足,死前名言是“香槟总是不够”,而玛格丽特则来自林肯郡的格兰瑟姆,节俭而严谨,童年离不开战时的配给制记忆,其家庭“从不浪费东西,生活上也总是量入为出”。
撒切尔夫人认为自己对经济学的看法也来自“个人经验”,也就是“卫理公会教、食品杂货店、扶轮社以及在那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受到尊重的所有严肃和持重的美德”。正是由于个人经验与生活常识,使得她免疫于当时的思潮。
时代潮流是什么呢?撒切尔夫人在其自传中回忆,在凯恩斯主义和社会主义影响之下,“人们强调的是政府通过直接和经常的干预能够改善经济情况。如果能以开明的办法使用国家的大权,国家就能使个人、家庭或工商企业摆脱在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限制。特别是,当一个家庭的花费超过其收入正走向毁灭时,(按照新的经济学观点)国家却走向繁荣与充分就业之路。”
也正因此,政府的支出不仅有理念的支持,也赢得道义的赞许,传统的自由法则和约束则被微妙地束之高阁。即使在她没有阅读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著作之前,撒切尔夫人已经觉得上述思潮并不可信。当她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时已经有“有自己的理想”,对于这样一个坚定信仰“财政稳定、自由企业的创造潜力和社会纪律”的人来说,五六十年代英国正在前进的方向值得担忧,她甚至断言“对我们的经济管理了解得越多印象就越差。”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