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3月29日

《港囧》的创业启示:将一项功能做到极致

 2015-10-09 09:43:09 责任编辑:陈一欣 来源:i黑马(北京)

《港囧》是最近大众关注的话题,从其票房表现就可以看出火爆程度。截至10月4日,上映10天的《港囧》累计票房12.8亿,打破了此前由徐峥执导的前作《泰囧》于2012年底创下的12.68亿票房纪录,再度刷新了国内2D电影票房新纪录。而我今天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主要是“徐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代表了今天这个时代的商业现象,包括科技产业与所谓的传统制造业。从今天的创业热潮现象来看,其中一大批的创业者在被灌了过量的鸡汤之后“晕乎”的冲进了创业战场中,但现实的商业是残酷的,不是喝鸡汤就能实现梦想。同样,徐峥的成功给我们看到的不是鸡汤,而是真实的商业奋斗轨迹。

“港囧”背后的三大启示

《港囧》出现再次热播,我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徐峥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在互联网信息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所催生的,其中主要原因由以下两方面:一是我们今天处于一个信息高度碎片、过载的时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太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有“深度”的艺术;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必然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此时对处于这个时代中奋斗的人们来说,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娱乐方式来为自己减压。而这种不占用大脑“内存”,并且能一笑而过的电影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这个时代对于电影艺术所追求的深度问题,而重点讨论“徐峥现象”所带来的商业思考。尽管徐峥是一位导演,但其本质与我们今天大部分的创业者一样,都处于一种创业阶段,只是他选择了从电影产业切入。而他在电影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成功,给今天每天补鸡汤的创业者们至少带来了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将一项功能做到“极致”

在徐峥之前,大部分的国产电影都由曾经的大牌执导,通常采取的都是“重资产”模式。而徐峥的电影更像是当前的单品创业思维,采取的是一种“轻资产”模式,不论是从演员阵容、表现方式、宣传方式、拍摄制作等方面,并没有依赖于过去那种大牌、大额、大投资的“压力三大”方式。其重点所打造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产品痛点,也就是这个时代下的人需要获得压力释放,围绕压力释放这个点来打造他的产品。

从《爱情呼叫转移》到《人在囧途》再到《泰囧》《港囧》,所有产品都是围绕一项功能,那就是压力释放。当然,压力释放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但徐峥只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产品经理的思路来理解就是选择一项技术,也就是笑点来打造。

而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商业价值启发意义的一点。我们在选择创业的时候,如何抓住用户的一个需求点,尽可能的将这个需求点做到“极致”,而不是做“万金油”的大片产品。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一项技术特点,将其做到最优。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将不需要的,或者说能够砍掉的功能全部砍掉,哪怕就留下一项,将这一项功能做到“极致”。

企查猫

当然,这种“极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极致,我们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极致,只能做到经济价格尺度上一种相对优异的方式。因为社会、技术、需求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只是在我们所处的特定时空点下尽最大的努力将产品,或者是这项技术做到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与美好的使用体验。而当这种独特的“技术”一旦给用户带来美好、深刻的体验,就能在用户心目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品牌就随之建立并形成放大效应。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