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5月28日

塑化剂风波终结白酒黄金十年

 2012-12-21 16:43:28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由于塑化剂风波,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已经提前结束了。“高端白酒近来销量很一般,也就相当于往年的一半。”

由于塑化剂风波,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已经提前结束了。“高端白酒近来销量很一般,也就相当于往年的一半。”一位白酒经销商异常沮丧地说。2012年的这个岁末,中国的白酒企业怎么也乐不起来:按照往年的惯例,白酒市场现在应该是涨声一片,而今年,“涨价潮”非但没有如期而至,销售情况也大不如从前。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笼罩在整个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白酒头顶的“塑化剂风波”。甚至有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因为塑化剂,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已经提前结束了。塑化剂,会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三聚氰胺”吗?

事件回放

酒鬼、茅台相继中招

白酒塑化剂风波缘起于一篇媒体报道。

11月19日,有媒体撰文称,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发现,国内知名白酒“酒鬼酒”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出国家相关标准的2.6倍之多。

更令人惊悚的是,该报道同时指出,并不排除在国内生产的其他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中也含塑化剂的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2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相关检测结果,50度酒鬼酒样品塑化剂的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出国家标准247%。当晚,酒鬼酒通过官方微博道歉,但仍坚称不存在所谓“超标”问题。

酒鬼酒中有“鬼”!就在公众对这一消息感到震惊之际,“白酒第一品牌”茅台随即“中招”。11月29日、12月9日,名为“水晶皇”的网友通过网络发布消息称,被送检的53度飞天茅台酒中塑化剂含量为3.3mg/L,这个数据比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引用的国家标准高了120%。

“疯子才给白酒加塑化剂!”尽管茅台方面迅速召开媒体见面会予以否认,“塑化剂风波”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恰恰相反,12月13日,“塑化剂事件”第三波继续来袭,雪球网认证用户为“中能兴业”者发布微博称,在其送检的11款产品中,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塑化剂含量均超标。

至此,中国高端白酒悉数卷入塑化剂风波,无一幸免。

“做空”传闻

融券卖出量确有异动

资本最喜欢用脚投票。塑化剂风波最先冲击的便是白酒股。

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含塑化剂的当天,两市白酒总市值就蒸发了328亿元,其中,茅台的市值蒸发逾百亿元。身陷漩涡的酒鬼酒虽因紧急停牌躲过此劫,但复牌后连续四个跌停,如果从前期高点算起,股价惨遭腰斩。

也因此,就在整个白酒板块下挫的背后,有一种声音在不断被放大——“这不是一则单纯的新闻,而是一个有预谋的事件”。

“自从A股有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国际市场流行的做空牟利方式就开始传导到中国股市。”19日,一位长期关注白酒行业的证券分析师表示。在他看来,说一个人是否借爆料做空,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就白酒塑化剂风波而言,如果真有人想做空,的确大有可为。“做空的套路也很简单:提前融券某只股票卖出,然后爆出黑天鹅事件,导致该股价大跌,融券者在低位买回来再还给券商,成功获利出逃。”他说。

塑化剂事件是一场做空阴谋么?尽管这一说法目前尚无定论,但有媒体援引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融券信息显示,11月16日,即塑化剂事件爆发前的一个交易日,白酒板块中可以做空的4只白酒股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其当日的融券卖出量都有一定增加。其中五粮液异动最为明显,融券卖出数量从15日的29.6万股激增到116.53万股,此后3个交易日的融券卖出量也分别达到了197.76万股、75.56万股、174.49万股。

“融券在16日已经在异动,19日就出了这个报道,时间太过巧合,跟此前的张裕A爆出农残门事件前日其融券卖出量出现异动如出一辙。”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

“白酒的塑化剂本来不是问题,有人想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重视和关切的心理,把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大为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打击中国的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牟利。”在12日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茅台董事长袁仁国称。

缺失标准

公众期待权威部门发声

与“做空”传闻相比,大多数公众更为关心的,显然是“塑化剂”本身:“白酒到底含不含塑化剂?”“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上述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事实上,“塑化剂风波”引爆之后,从酒鬼酒到茅台,再到五粮液、洋河股份都先后发过澄清公告,茅台甚至还专门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但各企业对塑化剂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矢口否认的,有表决心要整改的。此间还夹杂着行业协会和专家的声音:中国酒业协会先声明“中国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越高档的白酒含量越高”,之后又称被媒体误读;北大教授、营养学专家李可基则公开宣扬“塑化剂无害论”,后又为此道歉。

为什么各方都试图给出答案,公众却始终不满意?“塑化剂风波”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行业协会说行业协会的话,企业说企业的话,专家说专家的话,社会公众频发质疑,各种声音相距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政府不及时出面,我想这个事很难做下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多种声音中,更需要政府权威的声音,唯有权威机构才能给公众一个比较满意的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2日,卫生部曾对“塑化剂风波”作出回应,称相关部门正在开展调查。但是否会给白酒塑化剂含量单独定出一个标准,目前尚未确定,更没有时间表。

“虽然此次塑化剂风波事发突然,但白酒中普遍含塑化剂却是行业潜规则。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完善的监督审核标准。”不止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监督审核标准,另一方面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普遍缺乏信任感。据前瞻网记者了解,食品安全已然成为最容易导致A股市场上演“黑天鹅”事件的导火索。

浮华背后

畸形消费支撑白酒增长

“如果确实有人做空白酒,那也是因为白酒股有被做空的空间!”对于“做空”传闻,有证券业内人士如此戏言。

的确,在A股的一片哀鸿中,白酒板块始终一枝独秀。贵州茅台在风波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224.4元,堪称沪深两市唯一一只两百元股。更何况,按照往年的惯例,受益于岁末年初的“双节”消费旺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白酒板块都涨势喜人。

亮丽的股价背后,是中国白酒行业数十年如一日的高增长。事实上,塑化剂风波之前,中国白酒已走过了近十年的“黄金期”。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12年第三季度,13家白酒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98.21亿元,同比增长41.67%,实现净利润295.21亿元,同比增长61.96%。其中,茅台、五粮液两大白酒巨头的净利润甚至超过了两市43家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

高增长源自何方?塑化剂风波引爆之后,有网站曾就“听到茅台被检测出塑化剂的第一反应”作出调查,受访网友中,有25%认为无所谓,理由是“反正我也喝不起”;14%拍手称快,认为此事为中国反腐事业做出了贡献。

“‘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高端白酒行业的高增长其实是建立在畸形消费基础上的。以茅台为例。从几百元一路涨到2000多元,背后支撑它的并非是真实的刚性需求,而是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贵州茅台告别200元,洋河股份也远离100元,昔日百元股代表双双创下调整新低。当白酒股价格雪崩之时,请不要遗憾,这是A股走向健康和价值回归的一个开始!”新浪财经股市观察员艾堂明就认为,白酒股的未来走势和塑化剂已无关,畸形消费不可持续及高库存压顶才是主因。

企查猫

事实上,9月下旬以后,已经有多个名酒品牌价格开始回落。其中,茅台一批价格回归1300-1500元;剑南春目前出厂价393元,但一批价格只有375元,已经倒挂。

产能过剩、政策压力、不景气的整体经济环境……无论塑化剂是否会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三聚氰胺”,白酒的“黄金时代”都已经结束了。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