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5月8日

档案保管费或因“干部身份”而显得“娇贵”

 2014-08-27 14:40:33 责任编辑:刘燕芬 来源:前瞻网 作者:袁星

据北京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每年收费少则数百上千万元,大城市动辄上亿元,全国每年收取的档案托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面对如此巨额的费用,去向却成了谜,目前尚无省份公开人事档案保管费的收支明细账目。

而网友“@suny1dc”更是直指电子档案成趋势2016年全国将取消档案费,日前他发帖称“对于电子档案你持什么态度”投票,引发了网友们热烈讨论。截至24日23时共有229名网友参与,28.38%的网友表示“未质疑过,缴费已成一种习惯”,也有53.71%的网友表示“根本不知道这钱怎么花了”,还有17.90%的网友认为:“其他,我有话说。”

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诉说着办理档案过程中的艰辛。网友@特区青年发表网帖《个人档案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的文章。文中称,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的很多很多,现在都不会跟那个文件袋有任何的关联了,国家户口登记条例都统一了,难道还要把人区分为干部和工人和农民身份吗?这种几十年前的基于社会身份设定的个人档案管理体系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认为,让存档人付费不合理,公共服务业务应由政府买单。广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银华教授表示,现行档案法律强调保密,规定任何个人不能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所以公民对自己的档案中装了哪些材料一无所知,无法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这与平等的法律精神不符合。

从长远来看,伴随着政府自我革命和人事档案的改革不断深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日益精简,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开始启动,纸质档案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媒体人李斌在《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发表《档案保管,不要只想着收费》,也提到了高收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档案管理的覆盖面大大减低。一些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为躲避缴费不惜违法违规,私下保管自身档案;更多的人则选择停交档案保管费,成为“弃档一族”,部分地区“死档”比例超过两成。

透过人们对档案保管收费不当与透明缺失的质疑,其实质是对档案管理公益属性和服务功能的考问与诉求。17日,《人民法院报》的评论《档案保管费当免除》也直指当下档案管理的功能弱化、收费歧视和透明缺失,让档案托管身陷无公益和半商业的不伦不类境地,但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大量的弃档、“死档”现象。

据悉,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办理退休以及养老保险也开始与人事档案脱钩。例如,在审核办理退休手续时,职工个人档案的就是必须的申报材料之一,但是个人档案作为本人原始资料的记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现在有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制的单位在人才中心开了企业员工档案账户,把本单位员工档案都放进这个账户中,由企业统一定期缴费。对于收费定价是怎么定的、都用到哪里之类的,一般人都是不知道的。对于收费这个事,一般被需要个人缴费的档案,而体制外就业的主要是放在人才中心和就业失业部门。关于收费多少的问题?档案政策同为一个省的都差不多,如果跨省区别可能会更大。

企查猫

分析认为,其实档案不仅仅是档案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身份”问题。如果针对具有“干部身份”的干部人事档案丢失或长期滞留个人手中就会成为死档。因为有“干部身份”而显得“娇贵”, 才变得非常重要,一旦出现丢失或者成为死档都可能失去干部身份,所有问题才会变得非常棘手,这对个人将来的发展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如果是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员,在档案丢失或者成为死档的时候会有无法挽回的损失(很可能因此而变成“工人身份”),但是对于不具备干部身份的人,档案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也很少会有死档的困扰和影响。而工人身份没那么“娇贵”,就算没有档案也可以重新建档。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