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6日

央企自导自演破产迷局 银行40亿元贷款或打水漂

 2013-06-28 16:31:30 责任编辑:QZ112 来源:前瞻网

“这次会议就面对面地证实了诚通逃债的意图。”该银行人士称,按照诚通的重组方案,老公司在重组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和数千富余人员,银行将不得不承受60%的债务损失。

银行指诚通恶意逃债

在明白诚通的意图之后,银行希望能够尽量阻止破产重组减少损失,但他们可以选择的退路并不多。

通常情况下,企业若出现多次贷款逾期,银行可以启动保护机制。6月5日北京银行5000万贷款逾期后,查封了银河纸业大部分银行账户,却发现账户里资金已经所剩不多。

更奇怪的是,账户里没有资金的银河纸业即便到今天仍能够继续正常生产。“我们了解到,企业短时间内现金流失严重,但银河纸业现在还是三班倒,并且诚通控制了银河纸业的原料供应和销售回款,一次只买几天的原料,用别的账户进行资金收支。”

据了解,中冶纸业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在整体划转前所有银行债务一共为145亿元,其中银河纸业是中冶纸业板块中效益最好的优质资产,2012年实现收入30亿元,税后利润1多亿元,虽然银河纸业有40亿元左右银行贷款,但负债率仅为60%多。

因此,银行维权联盟认为,诚通对资金面良好、销售生产正常的银河纸业实施破产重组,显然是恶意的。

且划转之时,中冶科工集团增资48亿元现金作为解决中冶纸业集团债务负担的资本金,国资委还同意对诚通集团现金增资30亿元,以保证诚通接收中冶纸业集团后进行经营及财务重组的资金需求。

上述银行人士称,如果去掉银河40亿元左右的贷款以及诚通拿到的78亿元现金,实际诚通接手中冶纸业的可称之为负担的银行债务只有27亿元,但中冶纸业的资产达200亿元。“以27亿元债务的代价换取近200亿元的资产,如果这不是一次央企内部的资产划转,而是以这样的优厚条件将该资产转让给民营企业,一定又会被诟病为一次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诚通导演破产重组或已成模式

该银行人士表示,如果诚通集团一直拒绝对话沟通,银行只能采取法律手段冻结查封银河纸业资产,公司也将因此面临破产清算。“如此一来,银河纸业、银行、当地政府都将成为输家,未来以低价接手银河纸业资产的公司就成了最大的赢家。”

该人士称:“诚通有一个主业是资产管理,其官方网站上提到了几种成熟的重组模式,有可能以前也这么做过。”银行维权小组认为诚通集团在恶意破产方面或有丰富的经验,从股权冻结、资金运作方式、重组方案,到目前不担保、每债必逾,发展事态均在破产重组的轨道上运行着,银行和政府只能被动接受。

据了解,诚通集团自2005年被指定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单位后,先后托管、接收了普天集团部分企业、寰岛集团、中唱公司、中企国际、中包公司、中商集团等中央企业,托管华诚公司,积极参与国药集团、北车集团、农业银行等IPO项目,多次以债务重组的方式盘活国有资产。

“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诚通的这些做法均无可厚非。但如果这样的目的最终达成,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国有企业逃废债运动的开始?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不过又是让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买单,国有企业将包袱甩给银行、储户和当地社会后再一次“斗志昂扬”的轻装上阵。”上述银行人士质疑道。

企查猫

据其透露,当地政府已经多次到北京与中国诚通商议银河问题,但尚无结果。新浪财经致电临清市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了解详情,被以“现在不方便说话”婉转拒绝。

截至发稿之时,中冶纸业集团董事长严肃、银河纸业总经理周启红的电话均无人接听,新浪财经联系到银河纸业财务总监李守权,询问公司的财务状况,他表示:“我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你不要问我。”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