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产业联盟加速产业化进程
2013-05-15 14:14:47 责任编辑:QZ105 来源:前瞻网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联盟--黄渤海产业联盟和东南海产业联盟于3月3日正式成立。
十二五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两个产业联盟分别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这将加速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将建设一批包括两个5-10万立方米/日的国家级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产值要达到300亿元以上,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我国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若按《规划》中所指出的全球海水淡化产业投资将保持15%~20%的增速计算,预计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50亿~900亿美元,而中国则将成为海水淡化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技术和成本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1)技术:海水淡化三大关键技术装备中,除高压泵外,能量回收装备、反渗透膜及组器都依赖进口。以占据我国海水淡化市场份额67%的反渗透法技术为例,其最主要的核心原材料反渗透膜几乎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目前中国有90%的反渗透膜仍需从国外进口。 (2)成本:海水淡化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热法”的缺点是热耗能高,成本高,多数建在火电厂等热源附近。“膜法”虽然热能耗小,但因为膜阻力大,过程中需要用到高压泵,实际能耗仅比热法低10%~20%,且膜的价格不菲寿命又短,每年有50%的衰减,因此成本也不低。在整个海水淡化厂的设计和运行中,耗能的成本占最大的部分接近于50%。低耗能的反渗透(RO)技术比多级闪蒸(MSF)技术可以节省大概30%左右的能耗,比多效蒸馏(MED)技术可降低15%左右的能耗。受成本影响,国内目前除了国家示范项目外,真正由需求产生的海水淡化项目寥寥无几。天津市国家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出厂价为6 元/立方米,运至北京将增至近9 元/立方米。但相比南水北调的成本8-12元/吨来说还是非常经济,特别是对于北方缺水地区。另外,水价还受到管网建设和长度的成本影响。
刘帅:【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潮玩盲盒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从中国潮玩盲盒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泡泡玛特属于行业...[详细]
- 廖子璇:2025年中国轻食行业消费者画像分析 以女性消费为主【组图】
- 何乐:2025年中国小家电产业价值链分析 智能小家电毛利率更高【组图】
- 黄缨杰:【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投融资及产业基金分析
- 韩艳婷:2025年全球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概况
- 蔡志濠:2025年中国康复器械经营主体分析 企业新增数量波动递增【组图】
- 吴小燕:【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投影机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何乐:2025年中国电感器件产业市场主体分析 中国电感器件行业企业约3.2万家【组图】
- 李明俊:【干货】轻食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刘海晶:中国水力发电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兼并重组等)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