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6日

健康产业迈入蓝海时代 2020年将达8万亿

 2013-12-24 14:00:36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10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本刊记者 孙小太)今年10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意见》中所提的“健康服务业”,其实是一个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事实上,早在2012年,“健康”旋风就以势不可挡之的劲头长期盘踞于资本市场的上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在内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一路攀升,涉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更是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强势抢滩PE&VC优质资源。

无疑,这股政策暖风不仅极大激发了创业者们的创业热情,投资者们的淘金热情也被瞬间点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健康”都将作为商界关键词为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健康产业迈入蓝海时代 2020年将达8万亿

放宽市场准入  民间资本“非禁即入”

如果从经济价值的视角来解读《意见》的市场影响,首先最应该被关注的莫过于“放宽市场准入”这一条了。《意见》明确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

这项政策改革,被很多人解读“对中国现行医疗体系的颠覆”,也是最为触动企业界和投资界的一根敏感性神经。因为在这之前,区域卫生规划对公立医院的倾斜,使得社会资本在实际进入医疗市场时,在产业政策、税收、准入、人才等方面,都相继遭遇了“玻璃门”。以医疗领域为例,目前公立医院依然控制着中国约90%的医疗资源,处于行政垄断地位。

IPO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主要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认为,这项改革中提到的两个“凡是”,体现的是一种“非禁即入”的开放态度,彰显了政府部门进一步改善医疗现状的决心,也给市场参与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对于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产业研究的视角来看,健康服务是一个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的概念,不仅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研发制造和流通等相关产业,在信息化、第三方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领域也有所涵盖。它既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医疗领域,还进一步拓宽到了医疗的上下游。因此,鼓励民间资本的全面参与,将极大激活大健康产业链条的纵深发展,打破垄断、改善服务、激励创新。

8万亿健康业成淘金热土

媒体引用权威统计称,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可见,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健康产业的加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很快将替代IT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可是,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健康产业的年收益约为900亿美元,而美国健康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8万亿,也瞬间成为了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而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健康服务业的市场总量不到2亿元,无疑,未来7年要增加6亿元市场规模,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集体淘金,新的市场机会也需要更多创业者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健康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仅涉及产业链条的一小部分,市场竞争不充分,也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健康作为一种经济学概念,在国内似乎还并未成型,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企业,因为缺乏敏锐的商业触觉,导致创新活力的匮乏,产业发展的视角也受到限制。相信《意见》的出台,将从政策层面对健康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和规范。

社会、政策等多方因素驱动大健康

从经济角度来考量,健康服务产业巨大的成长潜力,源于8万亿经济指标背后的商业驱动,源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广泛诉求。但事实上,健康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绝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被烙上了“中国特色”的时代印章。

首先,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驱动。无论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新医改”的推行,还是此次《意见》的发布,无不展现了国家对未来医疗产业更宏伟的发展愿景。无论政府部门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他们广泛参与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健康服务产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也必须依托于政策的倾斜。

企查猫

其次,中国社会人口的结构变化,也是驱动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龄化是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棘手难题,健康服务产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前瞻投资顾问认为,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将带来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持续需求。

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老百姓的生活追求。随之而来的,是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养生美容、健康旅游等新兴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成为大健康服务产业最大的商机。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