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仍然是不可割舍的痛
面对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对2015年市场的预判,虽然不少开发商是煮熟的鸭子——嘴硬,不愿客观承认市场的悲观,但相当多的开发商已经表现出紧张的态度。
“2013年之前的十多年,虽然说楼市是政策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年年出,但其实我们并不害怕调控,因为知道大体方向在哪里,但是从2013年开始,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提得少了,这让我们感到心里没底。”北京一家大型房企开发商担忧,尽管房地产应该由市场主导,但多年以来,政策变化对房企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一天忽然没政策了,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就是大家看惯了“越调越涨”的房地产“规则”,而一时不能适应新国家领导人的想法和做法,而有点心里没底。这究竟是要干什么啊!
没干什么,只是想让房地产活得更长久一点,所以在我看来,市场既不会像个别开发商一样盲目乐观,当然也不会太悲观,因为无为而治远比过去那种作死的节奏要强得多。
不管是2013年的楼市高烧还是2014年的骤然降温,中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限购”大面积松动、“限贷”大幅度放宽、“限价”逐渐消失,此前加诸楼市的重重枷锁,正逐一松绑。中国房地产将正式进入“新常态”。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少提房价有助于降房价》,不提房价,房价反而降了,如今不提调控,市场反而稳了。可见,行政与市场的关系多么奇妙。但我并不否认调控的作用和必要。
事实也是如此,去年的930新政、11月22日央行降息以及今年3月1日的再度降息,都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开始显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大家都应该认识到过去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白银仍旧是贵金属,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短期内还不会改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离开房地产,但是过去过度依赖房地产财政的时代也将烟消云散。
对房地产的“亲”还是“不亲”,已经在满足民生需求和寻求经济增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应,这一点也是与以往调控最大的区别,更加强调了供应层面的措施。从改革的方向上看,政府更着眼于市场为主的调控机制,重构市场供应体系,加大供应,盘活存量。
两会上政协委员热议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学家厉以宁称,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增速24年新低,可以重启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中房地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应该把老百姓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不要一谈到房地产,就是泡沫泡沫。”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支持“、”促进”。
所以,总结一句话,房地产普遍好过的日子没了,不管多么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但是短期内国家还会将房地产当作支柱产业,进而为国民经济贡献力量,房地产是割舍不掉的痛。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