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体内循环”仍不可忽视
6月20日下午6点,新华社记者郑晓奕打电话告诉我,国家审计署发布11家中央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看来巧立名目滥发职工福利、职工违规持股投资获利、配置公车超标、违规建高尔夫球场、多计成本少报利润、盲目投资导致巨亏……这些央企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重大决策、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告诉我们国有资本经营存在预算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多以“体内循环”的新方式体现出来。央企在“体内循环”问题,仍不可忽视。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股东,代表的是全民利益,其代行的股东权属于全体国民,应该有积极行使国有股东收益权的义务,也应该有将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上缴财政用于公共目的的义务。“体内循环”不仅使国有企业不能惠及国民,也使国有企业本身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题,无法有竞争力。例如违规发放福利的主要手段包括,虚列支出或巧立劳防用品、健身费等名义为职工发奖金或购物卡。如航天科工集团下属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利用虚假发票套取300万元,其中141.1万元用于给中层领导发放“重点工作完成考核奖”,中船工业套取421.5,4万元用于购买消费卡、华润集团虚列原材料费套取854万元为职工发购物卡。国有企业饱受诟病的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福利过高等问题,都说明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必须打破“体内循环”。国企问题屡查屡犯,核心是体制机制和监督缺位的问题。要打破长期形成的国企内部人控制的体制,改革干部任命制,并增加透明度,更多依靠外部审计,并强化出资人监管机制。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