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包装容器产量下滑,为何行业收入不降反升?
包装材料的使用给广大社会群众带来了生活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各项社会问题。在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包装材料中,塑料包装材料不易降解,使用后的回收和处理的难度较大,"白色污染"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纸质和金属包装材料的最终生产原料主要为木材和金属矿,均为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制造纸质和金属包装材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会造成森林资源和矿物资源的匮乏。相比之下,玻璃包装容器在使用后可以回炉再生产,并且不影响产品质量,既能有效解决包装材料使用后的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实现产品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随着政府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居民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的增强,玻璃包装容器逐渐成为政府鼓励类包装材料,消费者对玻璃包装容器的认可程度也不断提升。
玻璃包装使用比例较低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包装材料包括PET塑料包装材料、玻璃包装材料、金属包装材料、纸质盒装材料等。从使用量的市场规模来说,PET塑料包装材料、玻玻璃包装材料、金属包装材料、纸质盒装材料的使用市场占比分别为41.10%、22.80%、11.30%和9.5%。
从具体使用的包装领域来说,各类包装材料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各类物品对盛放容器的特定要求,决定了各类包装材料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比例,上述各类包装材料特征和主要适用的包装领域情况如下:
行业产量降低,收入不降反升
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需要有较大的初始资金投入用以建造厂房和玻璃熔制窑炉、购置大型机器设备、添置生产线、仓库,购置研发、检测设备等。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加和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整体规模不断增长,全国玻璃包装容器产能水平快速提高。同时,在较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吸引了美国O-I集团等国际大型玻璃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上述国际大型企业一方面提高了国内玻璃包装容器的产量,另一方面也带动国内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玻璃包装容器的化学反应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和纯碱等,而我国石英砂储量丰富,纯碱供给充足,为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逐渐成为玻璃包装容器生产大国,2013-2016年我国玻璃包装容器产量不断提高。不过在2017年环保高压之下,部分不合格企业停产,以及作为下游主要需求来源的啤酒行业产量减少,2017年我国玻璃包装容器产量出现下滑,为1827.53万吨,同比下降11.48%。
2017年,我国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达368家,较上年减少19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34.80亿元,同比增长1.41%。
区域集中度高,四川产量位居首位
从产量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我国玻璃包装容器产量前五的地区依次是四川、山东、河南、河北、广西。其中四川完成累计产量403.3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07%;山东完成累计产量282.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46%;河南完成累计产量246.09万吨,占总产量的13.47%;河北完成累计产量143.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广西完成累计产量124.88万吨,占总产量的6.83%。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日用玻璃制品与玻璃包装容器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从当前日用玻璃制品与玻璃包装容器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日用玻璃器皿市场需求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日用玻璃制品与玻璃包装容器行业当前的市场规模、发展速...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