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其削减购车指标 不如先积极治理拥堵
1、购车指标的减少并不能有效遏制雾霾天气
2013年11月4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13-2017年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表。从2014年起,每年24万个的小汽车摇号指标将缩水近4成,配置机动车指标变为15万辆。但是,对于北京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削减购车指标短时间内并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更应该积极治理拥堵。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PM2.5贡献率分别为22.2%、16.7%和15.8%,成为当前影响北京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三大重要污染源。机动车是北京PM2.5增多的首要祸首,治理北京市雾霾天气必须从机动车辆入手,这个思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短期来看,削减购车指标并不能有效遏制北京市PM2.5的问题。
截至2013年8月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537.1万辆,北京市机动车每年消耗燃油700多万吨,其中汽油400多万吨、车用柴油200多万吨;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90万吨,含碳氢化合物7.7万吨,氮氧化物8万多吨,汽车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废气污染达到了55吨/平方公里。
所以,相对于537.1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北京市每年减少9万个购车指标,并不能在短期内有效的缓解北京市庞大的汽车尾气排放规模,增加新能源车配比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效治理北京市空气污染,必须从这537.1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入手,积极治理拥堵应该是北京市现阶段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手段。
2、治理拥堵才能够有效改善北京空气质量
按照环保部门的测算,以一辆经济型轿车为例,一般以正常速度行驶100公里使用5至6升油,而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汽车边走边停,则至少要使用8至9升油,这表明,交通越是拥堵,汽车排放的尾气越多。
按照北京市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路网平均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拥堵指数达到7.3,在北京开车的速度跟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差不多。由此可见,北京市处于非常严重的拥堵状态。目前,北京市有停车位约276万个,居住区基本停车位缺口超过50%,大量存在乱停放占道、侵占人行道甚至消费通道等现象,也增加了北京市拥堵。
所以,如果能够治理北京市机动车拥堵问题,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幅降低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对于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将起到实质性效果。
北京市交通拥堵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机动车增长快、路网先天不足、公交线路不合理、停车位少、施工多等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北京市交通拥堵,这也应该是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思路。而方案中提高的征收拥堵费并不能实质上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能够买得起车的人是否真的会在乎交通拥堵费?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