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六年过千 两月新增92家重新驶入快车道
村镇银行数量陡增释放积极信号
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2007-2009年,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村镇银行发展较慢,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增长速度相较200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为促进大型银行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2009年12月召集5大行和12家股份制行开会,探索创新管理框架,取得一定效果,随后村镇银行又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截至2011年,国内已组建成立726家。
尽管如此,由于多方面原因,近两年村镇银行设立速度依然没能够达到预期,尤其2012年新增村镇银行数量仅为150家,总共数量达到876家(其中开业800家,筹建76家)。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8月26日,村镇银行数量为908家,新增32家,10月13日村镇银行数量破千,在不到两月的时间新增92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民间资本一直在寻求投资银行业的渠道,并希望在银行持股中获得绝对控股权。然而从中小金融机构的立场来看,又急于通过设立村镇银行以及实施重大影响,达到扩张资本的目的,因而民间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矛盾一直在影响村镇银行的扩张,大多数民资持观望态度。
另一方面,当前的民营银行设立也未有实质性进展,有望获得牌照的民资企业均为大型企业并且拥有一定的渠道优势。可以确认的是民营银行被限制为区域银行,从经营范围以及对投资人的要求综合考虑看来,许多民间资本又转投村镇银行,以期望民营银行取得进展的同时,村镇银行发起行持股比例能进一步降低。
村镇银行布局失衡 贷款质量是关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26日,东部区域前三甲为山东65家、辽宁61家、江苏61家,东部村镇银行占比43.2%;中部区域前三为内蒙61家、辽宁61家、河南58家,中部村镇银行占比37.0%;西部区域的前三则为四川45家、山西32家,贵州31家,西部村镇银行占比19.7%。此外,青海省则分布最少只有1家,西藏自治区内村镇银行尚属空白。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即使是同一省份,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在同市扎堆现象也较为严重。例如,赣州市村镇银行数量占整个江西省的三分之一,哈尔滨占黑龙江省近一半的份额。
不同区域间呈现的扎堆现象或皆因贷款质量,数据显示,西部地区村镇银行最高,不良贷款比率为0.19%;中部地区次之,为0.18%;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最低,仅为0.03%。从出现不良贷款的村镇银行占银行总数的比例来看,西部地区村镇银行中出现不良贷款的比例最高,为28.57%;中部地区次之,为14.58%;东部地区最低,为10.39%。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