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行业找灵感 :如何让中国式“办证”不苦逼
近日,“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引发网友热议,办证难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而之后的处理也在大多数人的预料之中,在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后,当地政府自然脸上无光,火速处理,然后举一反三,升华一下,这件事情算是有了一个妥善的处理。
但是,事件过后,中国式“办证难”的问题依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迈不过去的一个坎。根据统计,在中国,从出生证、结婚证,到退休证、老年证,再到最后的死亡证、火化证,人的一生大约要领80多个证件,其中,异地准生证的办理更是让很多人有“想死”的感觉。
尽管这次事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但是由于我国证件办理数量多、相关机构业务流程广,涉及的业务办理人员庞杂,很难真正确保以后这样的事情不会经常发生。而从我们日常的办理情况来看,这些证件其实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无非是一个审核的流程而已,所以,才会出现镜头中并不“专业”的大妈级工作人员干着不“称职”的工作。
换句话说,既然这些流程都能标准化,而这些工作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都具有相似的严谨、审慎的特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金融机构业务办理中寻找灵感,吸取金融电子化应用的经验,推动行政电子化。
金融结构推动业务电子化的历史并不短,而且还在不断深化。目前,为了满足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办理的需求,金融机具应用开始大规模普及,除了传统的自动柜员机(ATM)、自动存取款机(CRS)、自助开户机等,智能金融终端机(VTM)等也开始逐步应用。
参照金融机构电子化的应用情况,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在行政电子化方面走的更远。政府部门推动行政电子化,可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和信息公开化,不仅提高了政府行政的工作效率,还压缩了执法人员人为操作的空间,减少不公平、不尽责等现象的出现,伴随而来的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在推动行政电子化方面,福建省走在了前面,而其他一些省市地方部门也都开始了积极的尝试。2013年7月15日,福建发改委宣布开始推动全省范围的行政电子化。根据规划,到2015年,福建省将基本完成近10年证照(有效期内)电子化转换生成任务,普遍建立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协同化的行政审批模式,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
如果福建省能够完成行政电子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无疑将大力推动福建省行政的效率和政府的公信力,这对于解决目前中国式“办证难”的问题将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中国式“办证难”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