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血脉”需多管齐下

分享到:
• 2012-09-29 08:45:0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91G0

金融业本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挥其“造血”功能,但为何现实中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中小企业因为长期“贫血”而枯竭而死呢?这令人不得不反思这样一种现象:金融业在丰满了大型企业的同时,却骨感了这个时代下占国内生产总值6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什么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较大,因此银行不愿意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经营风险性,在一般情况下第三方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缺乏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第三方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尤其是作为增强区域经济技术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力量,高技术、高成长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一类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高,而风险投资及银行对这类企业的信任度并不高,高成长企业的融资途径非常有限。

前瞻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在缺乏有效可抵押物的前提下,要获得满足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维持运转,关键在于多方的共同合作,可由政府或者是下设的园区管委会出面搭建平台,金融机构积极加入,这样于法于理都适应当前国内的金融环境,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实际上这种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解决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具体来看,孟加拉国的GB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这批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该国格莱珉银行最大的创新在于其反传统的小组贷款、担保替代、动员储蓄以及分期还款机制的推广,这些机制间的互配和互补将一个相对外生于农村系统的金融机构,利用农村内部资源来解决贫困农村的严重“缺血”。

GB模式是以农村贫困户为对象,若要服务于国内的中小企业,不可完全移植,必须经过一些改善。通过将农户与中小企业的替代,再结合国内金融生态全貌,我们可以以某个相对封闭区域内的产业集群为单位,构建区内的“GB”模式,而符合这种条件的必须是同类型企业。

从高新技术园内的科技企业来看,有贷款需求的科技企业可以捆绑组成一个小组,这种捆绑必须是具有层次感,也就是“2+2+1”,先建立起小组联保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量比农户大很多,因此需要跟据实际情况对“2+2+1”模式进行放大。这种机制实际上是将企业未来获得贷款的机会作为资产来担保,依靠信任、本地化信息和激励政策来进行风险管理以克服信息不对称,使缺少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其平滑的资金需求,同时银行还大量节约了成本,使信贷员无需花费相当大的人力与物力进行贷前调查与贷后审查。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小额贷款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研究结果来看,GB模式的施行可以使还款率保持在97%以上。

除了与银行合作以外,园区平台还可以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园区融资平台与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取四类的融合模式:

第一种是园区融资平台除了发挥其平台功能,还充当风险投资商的角色,为科技企业提供平台自身的运作资金。这一种融合模式对平台的运作资金要求较高,园区平台风险投资可在项目的初创期就进入,跟踪到项目的成长阶段,另外依托于平台内部的企业健全信息档案,融资平台可对项目进行筛选。

第二种是风险投资方直接作为园区融资平台的投资主体,由于风险投资的介入,使平台的实物资产和现金资产具有合适的比例,改变了其目前固定资产大、现金资产小、现金流不足以支持投资的状况。由于风险投资的资金不是直接投入到风险企业,而是先投入到这个平台,再由平台投入到其内部的科技企业,虽然最终的投资收益要和平台的其他股东分享,但同时也获得了享受服务平台其他业务收益的权利,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稳定的收益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最重要的是,通过风险投资对融资平台的控股,双方自身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方面都得到了补充。

这种融合模式也有明显的弊端,融资服务平台具有很大的公益性而风险投资则具有逐利性这个最大的特性,然而由于风险投资全面介入、控股服务平台,可能会使其蜕变为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减少部分服务功能,失去服务于企业的耐性,从而模糊掉其服务平台方面的职能。

第三种是服务平台与风险投资各自独立运作的外部融合模式这种融合模式。这是一种松散型的方式,在这种融合模式中,服务平台与风险投资相互之间在组织上是独立运作的,仅在业务上实行有限合作。这种模式对于自身运作体系已经相对完备的服务平台与风险投资来说是相对容易的融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风险投资和服务平台之间是一种策略联盟关系,双方各取所需:服务平台为风险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项目资源,同时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和资金资源,服务平台此时在风险投资与高成长企业之间起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与风险投资互相独立运作,二者都不是对方的特定服务对象,只是共同承担某项目的合作,双方承担的风险没有实质的改变,对对方的影响和约束也较小,双方的业务人员的隶属关系不变,收入也几乎不发生变化,对双方的激励作用不大。这种融合模式是服务平台与风险投资的融合中较为初级的模式,融合方式松散。

最后,服务平台与风险投资可以构建一体化的公司制融合模式。这种模式即是成立一种管理公司,下设风险投资管理基金、市场营销、咨询服务、专业服务、管理服务等机构和服务平台。主要的融资功能转移至风险投资基金,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援助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转移至专业的机构,但其核心仍将是企业服务。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