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新农保”有隐忧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钱程似锦

分享到:
• 2012-09-11 08:56:0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838G0

2009年9月,我国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以下简称“新农保”),该政策颁布当年,政策的试点范围仅覆盖了全国10%的县(市、区、旗),随后便逐步将其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政策指出,2020年之前我国将会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新农保”政策全覆盖。

根据政策,针对我国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具体标准为:个人按照每年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缴费,财政对应给予30元、40元、50元、60元、70元的标准补贴)构成。

政策还指出,针对养老金待遇的领取条件,“新农保”规定,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农村养老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突破。

“新农保”的隐忧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尽管我国“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养老的问题,但是,从制度来看,由于“新农保”缴费基数较低,因此,注定了其在满足领取条件之后所能申领的补贴金额也非常有限。

根据政策,新农保的养老保险待遇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性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按月合并计发,支付终身。基础性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国家和自治区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本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举例来看:

(1)假设某一参保农民45岁,若每年缴1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1500元,财政共计补贴4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1950÷139)=69元(不含利息部分)。若每年缴3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4500元,财政对应共计补贴7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5250÷139)=93元(不含利息部分)。

(2)假设某一参保农民今年55岁,若每年缴1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500元,财政共计补贴1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650÷139)=60元(不含利息部分)。若每年缴3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1500元,财政对应共计补贴2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1750÷139)=68元(不含利息部分)。

(3)假设某一参保农民今年16岁,若每年缴1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4500元,财政共计补贴13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5850÷139)+(45-15)×5=247元(不含利息部分)。若每年缴300元,缴费至60岁共计缴纳13500元,财政对应共计补贴2250元,其养老金每月能领取55+(15750÷139)+(45-15)×5=318元(不含利息部分)。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新农保政策中,其参保农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由其缴费年限、年缴费标准和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的多少决定,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标准越高,账户积累越高,享受补贴越高,其领取的养老金标准就越高。

但尽管如此,假若一个人从年满16岁开始以后每年都缴纳3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那么到了60岁以后,其每年能领取到的补贴也仅300而已,这仍然满足不了一个老人的正常日常开支,更何况在农村地区,年满16岁就考虑到缴纳养老金的例子少之又少。

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3%,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而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总人口数量达13.47亿人,其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为48.7%,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所占比重达13.7%。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2011年末人口数及构成情况(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当社会一旦进入老龄化,那么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由于老年群体是保险业的重要市场,所以我国当前老龄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定位。对老年群体而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主要是两种产品的需求:养老保险产品和医疗保险产品。进入老年阶段,退休导致收入水平下降,虽然支出也会相应下降,但仍然需要确保一定的收入,所以对养老金的需求就越发迫切。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在逐步提升,农村人口在逐渐向城镇转移,但是短期内,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将依然庞大,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将比城镇更加突出,农村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的退化将意味着收入来源也将被中断,相应的,这些人群的生活及医疗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要缓解这些问题,那么就必须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方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也仅32643万人,普及率仅50%,普及率依然偏低,由此可见,大批的农村居民在未来要参与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进军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六种方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在农业经济社会形成,并通过传统文化固化的养老模式;

2土地养老:由于在我国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保证农民把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获取保证其基本生存条件的生活来源,所以一直以来被视为农民的天然保障;

3农村社区养老: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试行,主要方式是提供养老金和举办敬老院等;

4商业养老保险,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富裕户中存在;

5“五保户’制度: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实行费改税以后将由政府负担;

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方式种类较多,但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以上方式保障程度均较低,其中:家庭养老就是所谓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思想应该予以摒弃;土地养老政策相对高龄的农村居民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的丧失,这种方式也显得苍白无力;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农保”政策与“五保户”制度,这些政策给居民带来的补贴收入也是微不足道,意义相对不大;而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制度的普及性较低,因此可行性也并不高;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那么只能依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其实,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普及度不高,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增加。

但在目前,要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相对而言,难度依然较大,究其原因,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保险意识呈现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对保险具有一般性了解,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缺乏了解,最终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投保意愿整体不强;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投保能力依然较低;第三方面,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本身的定价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产品价格较高,制约了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

尽管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障碍重重,但是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率得到了快速提高,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险知识普及率和保险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其次,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这无疑给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尽管目前农民投保能力不足,但确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在针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定价上,保险公司还应该具体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价格或保险费率,为不同的农村居民制定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只有这样,在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中才能抢占制高点。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