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租赁业发展瓶颈凸显
汽车租赁作为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也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租赁业日益火爆。
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提高车辆、道路、停车场地等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旅游业、汽车工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汽车租赁业于1989年起源于北京,直到2001年前后国内汽车租赁行业才有了大跨步的发展,从原来仅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的汽车租赁业务,发展到了中小城市、乃至县镇。
2007年,我国汽车租赁市场发展渐入佳境,各地的汽车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截止当年年底,我国共有租赁企业2000多家,租赁车近15万辆,营业额超过100亿元。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租赁业日益火爆。但法规的不健全、管理的不规范等状况已成为困扰汽车租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明确提到,要加快发展汽车租赁市场,这体现出政府对汽车租赁行业的重视,同时,公务车改革也给汽车租赁带来机会。
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今后5至1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多元、网络覆盖全国、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良好、服务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汽车租赁业的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租赁行业研究小组分析预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租赁市场的整体租车规模将达到30万辆,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50亿元。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