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全景图谱》(附供需情况、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分享到:
20 刘海晶 • 2025-11-23 10:00:5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990G0

北斗导航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北斗星通(002151)、海格通信(002465)、华测导航(300627)、合众思壮(002383)、四维图新(002405)、振芯科技(300101)、中海达(3001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中国北斗导航竞争格局

1、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包括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国际搜救服务在内的六大星基服务以及地基增强服务。

从构成看,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图表1:北斗系统组成

2、产业链剖析:上游基础部件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北斗导航需要北斗卫星产业支撑,包括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等环节:北斗产业链上游基础部件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基础部件作为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中游主要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下游服务客群包括消费市场、行业市场、军用市场等。

图表2:北斗导航产业链结构梳理

北斗上游基础部件供应商包括北斗星通国科微海格通信合众思壮振芯科技等。中游导航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司南导航航天宏图四维图新、千寻位置、北斗星通、华测导航、振芯科技、中海达等。

图表3:北斗导航产业链生态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启动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建设自己的导航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的规划,2025年预计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将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将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图表4: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国家政策推动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推动北斗在交通、测绘、农业等领域应用。

图表5:2023-2025年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行业发展现状

1、北斗卫星发射运行情况:在轨运行卫星达到50颗

从2000年中国发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截至2025年10月24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工程已累计进行47次发射,入轨卫星共60颗。其中,现役卫星50颗,退役卫星10颗。

图表6:截至2025年中国北斗卫星运行情况(单位:颗)

注:数据统计时间2025年10月24日。

2、北斗导航芯片及模块发展情况:累计出货量已超5亿片

导航芯片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作为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关键竞争力。目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片,2016-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43%。

图表7:2016-2024年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及模块累计销量走势(单位:万片)

3、北斗终端设备发展情况:总保有量超过20亿台/套

2020-2024年,具有北斗功能的各类型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具有北斗功能的各类型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2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较2023年底增加约6亿台/套(含智能手机)。

图表8:2020-2024年北斗终端产品社会保有量(单位:亿台/套)

截至2024年底,北斗终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数量最大,达到约1350万台/套。《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电力行业也在持续大力推进北斗应用,推广各类应用终端超过50万台/套。

图表9:截至2024年北斗终端行业应用情况(单位:万台/套)

4、北斗导航产业发展指数: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上半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达1431点,同比增长9.07%,较2012年增幅超580%,标志着北斗产业进入规模化应用与高质量发展阶段。

图表10:2012-2024年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

注:1、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是由市场化指数、产业化指数、国际化指数、大众应用发展指数等汇总而成;2、截至2025年10月24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暂未发布2024年下半年数据。

5、北斗导航核心产业产值规模:2024年达到1359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显示,在2019年北斗对卫星导航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已经达到80%。利用《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产值规模以及北斗80%的贡献率保守测算,2024年中国北斗导航核心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达到1359亿元。

图表11:2019-2024年中国北斗导航核心产业产值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注:1、导航核心产业是指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2、截至2025年10月24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暂未公布最新的北斗对卫星导航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

行业竞争格局

1、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北斗导航行业内主要企业北斗导航业务的营收规模看,2025年上半年,华测导航、合众思壮、通宇通讯北斗相关业务营收达到5亿元以上,领先于其他上市公司。

图表12:2025年H1中国北斗导航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北斗导航相关业务收入排名(单位:亿元)

注:北斗相关营收主要包括导航芯片、天线、导航系统等产品营收。

2、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从北斗导航行业上市公司区域分布看,北京、广东、浙江、四川等省市的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北京和广东,北京拥有北斗星通、华力创通、航天智装、合众思壮等企业,广东拥有海格通信、中海达等企业。

图表13:中国北斗导航行业上市公司区域分布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应用和竞争将多元化

未来,北斗导航细分产品将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导航芯片、天线、导航系统等产品,面向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低空物流等新兴场景的产品将不断涌现。产品也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农业领域的北斗应用将从单一导航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北斗导航技术将与 5G、AI、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如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同时,精度与可靠性会不断提升,米级定位、短报文功能等将在更多关键领域成为标配,还会进一步发展多源融合定位技术,以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需求。

当前北斗导航行业竞争格局呈多元化,头部企业如华大北斗、华测导航等处于第一梯队,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第二梯队。未来,行业将加速向需求牵引型生态演进,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场景解决方案差异化的特色企业有望占据先机。部分技术标准化进程滞后的细分领域,可能因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战,但在芯片自主化、通导感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领域构建壁垒的企业,能巩固市场地位。除此以外,更多中国企业将进入海外市场,和全球导航企业共同竞争。

图表14: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行业发展前景:到2030年北斗导航核心产业产值规模或超2300亿元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在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届时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规模也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北斗导航产品核心产业产值规模将超过2300亿元。

图表15:2025-2030年中国北斗导航核心产业产值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5-2030年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北斗导航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全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国北斗...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3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刘海晶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2839819
关注
428
文章
2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