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遇冷?设立生育基金? 一文了解中国生育现状
中国生育现状
总和生育率是指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一般总和生育率为2.1可保证一国人口世代更替,即总人口保持不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此外,结合世界银行统计的按不同收入水平划分的总和生育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67,中国仅1.62,也不达标。综上,中国整体总和生育率极低,生育现状有待改善。
从12.3万人参与的“全面放开生育,民众愿意生吗?”的调查结果看,生1个、2个、3个、4个孩子及以上的意愿比例分别为28.1%、33.9%、14.7%、8.3%。选择“不生”的比例高达15.0%。从现实看,不生孩子的情况主要包括不孕不育、不婚同性恋、丁克家庭、单身主义等。
二胎政策遇冷?我看未必
2015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人口新政策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从新生儿数量情况看,2016年全国新生儿数量为1786万人,较2015年增加131万人,新生儿数量达到了近年峰值,二胎开放政策初现成效。但是,2017年新生儿数量较2016年呈下降趋势,仅1723万人。“二胎政策”遇冷的说法不胫而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2016-2017年一胎和二胎的数据对比来看,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其中,一胎为721万人,比2016年减少252万人;二胎为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59万人。综上,2017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一胎新生儿数量减少,并非二胎新生儿数量减少。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晚婚晚育现象明显,一胎的生育主体为部分80后和90后,其生育愿望趋弱;另一方面,二胎的生育主体为70后和部分80后,在二胎政策初期,二胎迅速释放,数量迅速增加。因此,现在认为二胎政策遇冷,还言之尚早。
2018年二胎鼓励政策频现
——取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不在保留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3月17日,该方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自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计划生育”名称。
从机构改革说明看,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调卫生健康、老龄化。对2013年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时的“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等只字未提。
从主要职责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含“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删除了2013年机构改革时的“拟定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
综上,我国生育政策将发生重大调整,生育权有望从政府管控回归到家庭自主,全面开放生育时代有望到来。
——地方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
2018年6月开始,新疆、辽宁、陕西和湖北等地陆续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政策鼓励重点覆盖产假、住院分娩补贴、幼儿托管机构、劳动权益等多个方面。
——人民日报发文建议出台实质性政策鼓励生育
2018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文章,历数出生率低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并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人民日报建议保证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健全社会保障,尤其是切实降低年轻人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成本,来鼓励生育。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抨击四起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8月14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引爆网络。文章中建议尽快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这一“设立生育基金制度”的建议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引起不小的恐慌,尤其是考虑到经济因素无法承担二胎甚至一胎的部分家庭家长的恐慌,社交媒体一片抨击之声。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均为鼓励生育为主,提供更多福利政策,旨在解决适育家庭“不敢生二胎”的后顾之忧,并未采取任何税收等硬手段来鼓励二胎政策。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妇幼医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妇幼医院行业发展背景;妇幼医院行业发展概况;妇幼医院发展规模、经营效益;妇幼医院行业竞争格局;妇幼医院行业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妇幼医院行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