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石斑鱼是世界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也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重要种类,福建省石斑鱼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为产业服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养殖生产情况
(一)产量情况
我国大陆地区石斑鱼养殖主产区为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此外浙江、山东、天津等地区有少量养殖。
图表1:2017年全国石斑鱼主产区养殖产量情况(单位: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我国石斑鱼年养殖产量13.1536万吨。其中福建省石斑鱼养殖产量2.9061万吨,占全国22.10%,居全国第三,较2016年的27737吨,增幅为4.8%。据统计,2017年,福建省有石斑鱼养殖产量报告的市6个,依次为漳州市、福州市、宁德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
图表2:2017年福建省石斑鱼主产区养殖产量情况(单位: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养殖面积(网箱)分布
福建省沿海一带均有石斑鱼养殖分布,养殖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如漳州市的漳浦县、东山县、龙海市、诏安市等地。除漳州市外,宁德市的福鼎市、霞浦县和蕉城区也有众多石斑鱼养殖企业,包括海上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福州市的连江县、罗源县石斑鱼养殖面积也较多;其它设区市、莆田市和泉州市,以及平潭综合试验区有少许石斑鱼养殖。
(三)养殖模式
福建省石斑鱼养殖模式主要有海上网箱养殖、高位池养殖、池塘养殖、池塘挂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流水)养殖等。除上述主要养殖方式外,一些地区逐步开展了其它养殖方式,如水泥池工厂化流水养殖、池塘鱼虾混养等,养殖模式开始呈现多样化。
二、捕捞情况
近年来,石斑鱼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研究学者发现,全球高达20种石斑鱼正因人类的过度捕捞面临灭绝。福建沿海的上世纪80年代石斑鱼渔获量每年都在几十万吨,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石斑鱼资源日益枯竭,捕捞石斑鱼已经无法形成产业,海域捕捞产量有限。
三、加工流通与国际贸易情况
(一)加工
2017年,福建开展石斑鱼加工企业较少,当前福建省石斑鱼以初级冷冻加工为主,主要以活鲜和冰鲜形式流入市场,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市场上主要有冻石斑鱼、冻石斑鱼片,品种比较单一。石斑鱼原料成本较高,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利用石斑鱼加工副产物开发功能性产品的技术仍有待研发。
(二)流通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石斑鱼的运输以活鱼运输车高密度运输为主,主要是将运输水温控制在20℃的条件下,使石斑鱼处于低代谢状态,并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
(三)进出口
我国大陆进口石斑鱼主要从台湾地区采购,台湾销往大陆的石斑鱼包括冷冻石斑鱼和鲜活石斑鱼。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2018年6月23日,福建省东山县逸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向越南出口一批货值7.37万美元、约2.1万尾珍珠龙胆石斑鱼苗,据悉,这是福建省首次出口石斑鱼苗。
四、国内消费情况
(一)消费动向
石斑鱼的国内消费以餐饮为主,石斑鱼肉质细嫩,随着新的石斑鱼保活运输方式不断创新,养殖规模发展,福建到海南的养殖区可实现全年稳定生产供货,因此,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餐饮消费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二)市场分布
石斑鱼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三个主要消费市场,其中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广州-深圳市场,第二大市场为上海市场,第三大市场以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为主体,该市场与上海市场不同,偏好大规格石斑鱼。
五、政策扶持情况
福建省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7〕31号),坚持"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出台了《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闽海渔〔2017〕258号),围绕石斑鱼、对虾、鲍鱼等十大特色品种,着力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壮大水产千亿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