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5月8日

甘肃省“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2-07-20 07:31:58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甘肃作为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十二五”期间,甘肃要加快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实现把陇药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培育陇药大品种,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陇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为加快推进“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实现把陇药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陇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中药材品种资源丰富,质地优良。现有药用品种1527种,其中植物药材1270种,动物药材214种,矿物药材43种。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道地药材30多种,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等十大陇药品种已形成一定规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成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医药商贸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61户,资产总额83.09亿元,从业人员1.23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0.42亿元,工业增加值17.5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58亿元,实现利税10.23亿元。

(二)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中药材种植已形成规模,为加快发展陇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201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52万亩,产量52万吨。大宗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六大类药材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50%、50%、25%、65%,除板蓝根以外,其他五个品种的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30项中药材地方标准,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加工进行了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初步建立起中药材标准体系,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区9个,示范区建设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陇西/渭源白条党参、文县纹党、礼县大黄、西和半夏、民勤甘草已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在我省优质道地中药材最佳生态区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岷县、宕昌、漳县等地为中心区的优质当归基地;以渭源、陇西、临洮、文县为中心区的党参基地;以陇西、武都为中心区的黄(红)芪基地;以礼县、渭源、华亭地道产区为中心区的优质大黄基地;以金塔、高台、民勤为中心区的甘草基地。有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定西、陇南两市是全省中药材主要的种植生产加工基地,两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占全省80%以上。定西地区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发展较快,目前已注册道地优势药材地理标记4个、品牌商标40多个,当归基地获得《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93家,34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年加工中药材7.97万吨,加工产值8.6亿元,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系列。区域内有6个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中药材30.6万吨,交易额29.4亿元。千金药业、广药集团、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陇西建立了提取、中转仓储基地。陇南中药材种植基地初具规模,种植面积接近全省种植面积的40%,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家,特别是独一味已发展成为集现代中药、天然植物药和生物制剂研究开发为主的大型上市制药企业。

前瞻经济学人
企查猫

图1:2009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分布图

前瞻经济学人

图2:甘肃省道地药材分布图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