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5日

马上金融展示ABS科技服务实力,透露首期ABS发行计划

 2018-05-11 15:18:58 责任编辑: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夕

过去几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包括证券化规模,参与机构方以及底层资产类型都在不断扩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力地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并达1.5万亿元规模。另外随着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消费金融机构也逐渐参与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时消费金融类资产的小额分散以及稳定地可预测现金流的属性使其天然适合作为ABS产品的基础资产。另外随着越来越多持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参与,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金融证券化资产和产品,也进一步丰富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类型,同时也会为消费金融ABS生态链中部分需要优化的环节进行能力协同,从而为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18中国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融资行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

 “2018中国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融资行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ChinaSecuritizationForum,简称“CSF”)年会于2018年5月7日至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由海内外资产证券化及结构性金融行业专家参加,参与机构上千家,共同探讨2018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该年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为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强的资产证券化行业盛会。作为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头部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也应邀参加,并由其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安峰作为嘉宾进行圆桌主题演讲。

马上消费金融作为科技驱动型的持牌金融机构,具备丰富的金融产品覆盖多元化消费场景经验和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消费金融即消费+金融,其中消费即指消费场景,消费用户和数据等,在整个消费金融业务里面,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其产品,马上消费金融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通过金融科技能力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从而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安峰指出。

科技赋能场景金融发展,助力提升用户体验

深圳中顺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CEO李峰指出“场景金融的交易基础从某方面证明了金融需求是从场景中形成的”。在整个业务的实现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实现用户的诉求非常关键。用户在前端申请时,具体场景下对于时效性,便利性,产品触达方式的要求差异化很大。这其实对于后端产品设计和技术要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安峰表示,”马上消费金融目前产品流程已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用户申请后,秒级审批完成,用户体验非常流畅。”在满足便捷用户体验的背后,其实是马上消费金融不仅要完成线上+线下场景覆盖,也要覆盖不同的消费垂直领域,还需要实现客户申请,线上线下联动营销,运营客服、数据交互,风控审批,账务处理,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自动化系统化精准化协同的流程和模块,而这些需要有较强的系统来实现,马上消费金融的金融科技能力可以满足这些业务和系统要求。

在保证用户的快速便捷体验的产品目标下,如何保证精准风险管理和稳健风险质量控制则对消费金融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成熟和先进的风控流程,风控模型以及大数据应用,马上消费金融在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好。

另外,马上金融在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模型构建上也具备较为成熟和前沿的经验。除了海量自有数据积累之外,还连接外部多维度的数据源,并通过人工智能以及模型构建技术的支持进行系统性的大数据风控。安峰表示,“比如消费金融里面的欺诈风险控制,马上消费金融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欺诈风险特别是第三人称欺诈,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反欺诈流程以及多维度数据校验用于协助控制欺诈风险”。

金融科技对于ABS产品应用

企查猫

消费金融ABS的基础资产具有入池笔数多、分散度高、单笔金额小,资产周期短,现金流稳定且可预期等特点,是比较优质的ABS底层标的资产。同时一些投资人以及资产管理人对于这类小额分散笔数众多的底层资产的管理目前还是会存在一些优化需求,包括从资产包的筛选和锁定,资产包封包以及封闭管理,现金流测算,压力测试,底层资产的穿透管理和实时数据监控包括资产表现和现金流回流等存续期管理方面。安峰表示”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已经自主研发了ABS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上述资产管理需求。本着公开透明的交易原则,让投资人真正了解所投资产的实时情况,该可视化系统在项目交易和存续过程中会对投资人以及资产管理人开放,优化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对ABS项目的管理质量,也为消费金融ABS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另外马上消费金融计划将于今年内正式进入银行间市场并发行首单消费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声明: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及观点,该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