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CXO再遭痛击

分享到:
20 格隆汇APP • 2022-09-15 08:00:12  来源:格隆汇APP E2443G0

1

作者|深鹏 来源|格隆汇APP(ID:hkguruclub)

中秋假后第一天,生物医药板块再一次迎来利空。

今天,美国总统拜登准备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目的是提振美国生物制造业的发展。该命令草案列出了一系列促进美国国内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利用生物技术创造出新药、生物燃料和食品等一系列产品和材料。

很明显,美国的生物制造业也要做自主可控。受此影响,国内的生物类外包公司股价都跌得很厉害。

01

始终绕不开的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国内CXO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

以药明生物为例,2021年北美(美国为主)营收占据50.8%。

如果算上欧洲,营收占比去到73%,不仅是药明生物,其他的像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一众CXO企业,都有这个问题,过度的依赖欧美市场,成为此次股价暴跌的元凶。

最大营收来源受到当头棒喝,业绩没了,预期没了,逻辑也没了,说是倾巢覆乱也不为过。

这些基本逻辑,在我们前期的、等文章,都有过很详尽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反而希望从另外的角度再去审视CXO这个行业。

CXO行业遭遇到现在的利空,很多人都习惯归咎于很多公司过分仰仗海外,特别是美国市场,但换个角度看,在商言商,不能否认的是,欧美市场是真香。

众所周知,欧美人口众多,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越富的人越看重健康,也越有消费力,因此欧美地区一直都是生物医药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欧美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主导全球产业转移,大量的生产制造业,转移到以亚洲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当中包括生物医药,但是核心的研发、专利等还在欧美手里。

最后,形成今日之局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负责研发、销售、售后等,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负责生产制造,俗称微笑曲线的两端。

但是,以为抓住核心的东西就能高枕无忧的想法,受到了挑战。大量的制造业外移,在充分享受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物美价廉商品之后,也使得欧美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能力的缺失,弊端越来越明显,产业链安全、工作岗位、关税、产值、贫富分化等等,最终让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国家,重新重视那些当初被他们自己抛弃的行当。

关于此次拜登的行为,白宫网站同期发布了说明书,做出下列解释:

“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

在周日的电话会议上,美国高级官员因面对提问而解释该计划时,更是直接这样说道:

“一个挑战是:我们可能在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没有能力在内部制造所有东西的小公司,除非我们真正扩大生物制造基地,否则它就必须走出国门去寻找基础设施。”

很明显,美国现在做的,就是把工厂搬回美国,特别是他们认为很重要的工厂,而且,这种战略有着绝对的必要。

02

真正的忧虑

长期关注全球贸易的人,应该不会陌生,奥巴马在任时,贸易上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呼吁美国制造业回归。

典型的,是不断要求美国大型科技制造业公司把工厂搬回美国,苹果等众多公司都没少被招呼,当然,在美国自己的角度,这样做无可否非,一来解决08年金融海啸后遗症,二来防止亚太地区有国家不断坐大,好处不是一般的多。

开始的时候,很多舆论都不怎么看好,认为美国人做不了,因为40多年的去制造业,现在很难重拾,好像很有道理。后来美国人不断推进,有了一些成绩,到特朗普时期更为激进,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直接喊出“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对外发动贸易战,对美国公司又是胡萝卜加大棒,甚至赤裸裸地恐吓。

现在的拜登,在贸易问题上,除了没特朗普这么直白,其他的所有都没变,甚至很多方面的推进力度比起特朗普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频繁地出台法案,大撒钱式的补贴。当然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特别是芯片方面,全球知名的代工厂基本都被他搞到美国设厂,新能源产业链也被重新审视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还有此次的生物医药制造。

美国人的步伐越来越快,而那些习惯了美国业务的公司,杀逻辑的速度同样很快。

单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美国业务占比过重,确实无法逃过这个劫,而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针对中国,我更愿意把它看成全球贸易格局的剧变,这种剧变有着难以规避的特点,或许针对他国是其中一个诉求,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他们“自救”的需要。

利益永远是国家交往的不二法则,冷战结束之后的20年,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高歌猛进之时,但拆开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能够达成一致,不过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

发达国家得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各项低成本的经济要素,从而坐享各种低价商品,发展中国家也能够享受产业转移的好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国家面貌。但这种“合作”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裂痕,简单地说,就是“小弟”们赶上来了,要分更多的蛋糕,如果“大哥”们可以实现新的向上跃迁,那“合作”还是可以继续,问题就在于这种新的跃迁没有出现,反而更多的内卷,现在“带头大哥”的逻辑很简单:我得多照顾我自己了,如果还有能力,我会照顾你们,但如果没有,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吧。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眼下欧美经济本身都是问题缠身,又是战争,又是通胀,还有能源供应问题、粮食供应问题,这种情况,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要把重要产业和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想法。

在说起这一波逆全球化浪潮时,很多人似乎都不以为然,认为不必过于悲观,但现在的迹象越来越显示,美国人真不是善茬,而陷入被动的公司,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只是因为没有太大意,以及一些莫名的乐观。

03

再次警惕海外风险

在《》一文中,我们提示了海外营收占比过高的风险,现在已逐步得到验证。而随着美国将触角不断外移,不少原先自以为安全的领域,都面对这很大的变数。

从大的逻辑上看美国人的做法,有两个清晰的线条,第一是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重要性高的产业,直接迁回美国,如芯片,另一个是都不怎么高的产业,找其他小弟接盘,比如纺织业,就找了越南、孟加拉来做产业转移目的地。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高技术、高利润行业,重要性也不用多说,所以这一次拜登的行为,等于宣告那些过分倚重美国业务的CXO公司到了至暗时刻,最好的出路,只能着眼于国内市场了。

长线上看,国内庞大的消费人口和市场规模,加上我们不断的产业升级之下,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是能够承载起CXO公司的业务,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个领域翻雨覆雨,仰仗的除了自己的技术实力,还有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只不过,国内的生物药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真的要靠这些公司接盘欧美企业退出来的订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黄不接的阵痛期,可能才刚开始,CXO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和出清。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深鹏

本文来源格隆汇APP,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4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CXO 市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