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星巴克早期发展的八个细节

分享到:
20 黄海的消费业观察 • 2022-01-26 06:30:01  来源:黄海的消费业观察 E3759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黄海  来源|黄海的消费业观察(ID:haivcconsumer)

作为消费研究者,星巴克是我最喜欢的企业,可能勉强才能加上之一。这两天整理星巴克早期发展的资料,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轶事。

1. 1984年,星巴克第一次将拿铁作为新品引入美国,随即大受欢迎——当时美国消费者几乎没人会往浓缩咖啡里加牛奶。换句话说,1984年美国拿铁的市场规模,基本为零。舒尔茨当时去意大利出差,在维罗纳发现了这样的喝法,大为惊艳,决定带回美国。直到今天,拿铁成长为毫无争议的主力王牌产品线,在当年完全是增量。事实再次证明,快速成长的差异化增量是VC阶段消费投资的重点,而不是市场成熟、巨头林立的存量品类。当下的绝对规模,没有占领正在快速发育的用户心智来得重要。

2. 作为一个西雅图企业,星巴克1992年上市的时候,基本就是一个美国西北部区域连锁。唯一异地进入的市场,只有芝加哥一个城市。但芝加哥的单店模型,对于公司成功上市异常重要:初步证明异地扩张能力,向投资者证明成为全国连锁的潜力。事实上1989年星巴克就进入芝加哥了,花了三年时间,将芝加哥做成盈利,直到上市没有进入新区域。当然92年上市拿到钱,轰轰烈烈的全国扩张就开始了。区域深耕-单点扩张验证-全国铺开,完美的发展节奏。

3. 还是一个西雅图小企业的时候,舒尔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员持股。现在看互联网公司全体员工拿期权很正常,但在三十年前,一个零售餐饮企业,连门店的店员都能拿到公司股份,着实是个创举。舒尔茨的做法是:每个员工都能拿到当年薪水14%的等值期权,作为福利每年都发,相当于和公司未来价值绑定的年终奖嘛。舒尔茨相信,公司当员工是家人,员工会付出自己的全部。如果你在80年代进入星巴克,哪怕在一线冲咖啡,只要和公司一起努力成长,不随便卖出股票,很快就衣食无忧。

4. 星巴克上市之前,在一级市场一共融资3000多万美金。第一轮3.9million,第二轮 13.9million,第三轮 15million。每轮估值不得而知,按照上市时市值也就不到3亿美金,稀释的比例不算少。优质消费企业通常不是因为亏损融资,而是为了保证理想的扩张速度。80年代的美国,一级市场消费投资和今天的中国一样,是一个VC关注的主流方向。后来美国消费市场到达成熟甚至饱和阶段,尤其是线下零售,逐渐淡出一级市场视野。今天的中国消费市场,在哪个阶段?

5. 1992年IPO,星巴克再融资29million,上市当日开盘市值 273million,估值超过前一年利润的60倍。扪心自问,在92年看到这个股价,很难不认为是高估。虽然当年没有互联网,但全国各地不少消费者通过mail order买星巴克咖啡豆,去西雅图时专门打卡,称得上网红品牌。这种网红,会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吗?站在92年往回看,这家公司已经实现过快速成长:87年舒尔茨以区区4 million的价格,从原始团队手里买下星巴克。上面提到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应该怎么办?

6. 从1987年开始算的十年里,星巴克一共花在营销上的费用,不超过10million。舒尔茨认为,大部分人对大众营销的理解来自P&G,而这不适合星巴克。P&G的方式是,把渠道铺的最广,把营销做到最响亮,靠渠道+营销最大化不断攫取市场份额。这适合成熟市场,而星巴克在定义一个新市场。星巴克不追求最广的渠道,渠道就是自有门店;星巴克不打什么广告,咖啡师就是最好的宣传大使。基于店面这个阵地,通过人与人的传播,圈层式向外扩散口碑,才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自己做过消费投资才知道,这是教科书一般的见解。

7. 那口碑应该怎么营造呢?通过创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每次进入新城市,星巴克都有一套『以人为本』的营销打法:星巴克的社区生态里面,总有一些人生活在这个新城市——可能是现有员工的朋友亲戚,可能是mail order的客户,可能是买了股票的股东,也可能是星巴克捐赠过的慈善组织志愿者。再加上当地记者、美食评论家和厨艺达人,公司将这些群体定义为『社区伙伴』,邀请他们参加新店开幕派对,赠送周边礼品,免费品尝咖啡。满意且热情的社区伙伴,是新市场破冰时最好的扩音器。

8. 星巴克的前100家店,都是在图纸上手绘出设计图。舒尔茨会仔细看完所有的设计图,细到结账台面和墙上海报,都要体现氛围调性的一致。从1991年开始,星巴克开始建立内部的室内设计和建筑师团队,拒绝把装修这种看似繁琐的事情外包。这让成本更高,却对长远有益。因为和包装类产品相比,星巴克的核心优势是能够创造人与人的链接,而这种链接是通过店面完成的。当美国市场的产品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越来越在物质上容易满足,这种建立情感连接的能力反而越发稀缺和重要。因此店面设计,就是星巴克的其中一个核心价值。归根到底,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内生,无法外包。用当下的时髦公司来比喻,就是完美日记不可能请乙方来操盘自己的抖音投放。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黄海的消费业观察(ID:haivcconsumer),作者:黄海

本文来源黄海的消费业观察,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4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星巴克 咖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黄海的消费业观察
消费产业的研究者&投资人
10146
关注
5
文章
0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