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许小年: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确定“L”型长尾巴还将持续三五年

分享到:
20 许小年 • 2017-05-08 15:17:51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E638G0

许小年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文章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微信ID:SZIDIORG)

本文首发于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5月5日,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发表演讲,主题为转折点上的中国经济,已经本人审阅。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智库,致力于中国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许小年观点摘要:

一、

许小年表示,中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停留在大概1万元美元左右的魔障中。这样的情况意味着宏观政策失灵,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是为了拉动投资、刺激需求,而“脱实向虚”作为宏观政策另一种反映,其产生的后果就是把投入实体经济的钱转向了房地产市场。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小年提到:“深圳的房价还会涨,没买房的现在可以咬咬牙赶紧买,有了房的也不能高兴太早,涨得越高将来跌得越狠。”

二、

房价涉及到千家万户,去年房价的保障我个人认为是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货币超发,另外是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全国的土地供应负增长,因为土地供应负增长给供给端造成了压力,而货币的超发又提高了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两边作用的结果就是全国的大中城市房价暴涨。缓解房价的上升就从这两点出发,一个是收缩货币,另外一个是增加土地供应。我认为这两点比行政性的打压都有效,市场经济了还用行政的方法来限制价格、限制贷款、限制购买?

许小年

三、

我们关于供给侧的讨论应该围绕着企业效率,也就是围绕着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供给侧不需要产业政策,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由此他为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四大举措:

1、保护私有产权。保护产权有助于企业家建立起对于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使其在稳定预期的支配下做长期投资。保护私人产权是进行长期研发投资的前提条件。保护产权最有效的方法是司法改革;

2、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国有企业不可能是创新的主体,因为他们既没有创新的动力,又没有创新的压力,创新的主体必然是民营企业。为了建设中国的创新经济,一定要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越大,这个国家创新越没希望。

3、放松和解除管制。管制是创新的大敌,创新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资源的自由流动,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4、全面减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资源更多地从行政性配置下解放出来,也就是从政府的手里解放出来,在市场上由企业来进行配置。这是减税最重要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减轻一些企业的负担。

四、

“转型不等于转行,转行等于找死。”许小年说到有一些企业家把“转型”错误地理解成“转行”,转型确实能够闯出一条生路,它往往要求在你最熟悉的企业中来思考,来改变现状、求得生路。同时,他认为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创新需要的是专注。

有

五、

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非常确定,“L”型长尾巴还将持续三五年时间,具体要走几年,取决于政府接下来怎么做,如果做得对这个L的小尾巴会很快结束,如果政府在改革中无所作为,我们在L型中继续往前走。

未来宏观经济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思考的是自己在这个阶段该怎么办,如何从过去的制造转向研发,从过去的市场份额转向思考创新,转向产品,专注产品、专注技术。只要下决心转型,只要能够坚持创新、并不断地保持活力,中国的宏观经济未来就有希望。

11

本文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中国 宏观经济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许小年
经济学家
4122
关注
4
文章
34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