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银行业告别黄金时代 行业迎来高管离职潮

分享到:
20 陆澜清 • 2015-12-18 11:14:2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57G0

今年以来,银行业正在遭遇离职潮的话题频繁的被提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董、监、高离职。而究其“离职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从去年起的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传导到一线的压力。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信贷人员的收入。另据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受实体经济低迷和宏观经济下行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

多年来,银行业因员工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被认为是就业的“金饭碗”。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落幕,如何应对一线员工离职,成了银行业普遍遭遇的新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董、监、高离职,涉及的岗位主要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分支行行长……这些银行高管到普通信贷员的去与留,正成为当下银行业变革的缩影。

今年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请辞。2月,交行第一副行长钱文辉辞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提出辞呈。3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中行副行长岳毅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等提出辞职。4月,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请辞行长职务。6月,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张建国递交辞呈。10月,宁波银行副行长洪立峰、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以及上海农商行副董事长、行长侯福宁等提出辞职。甚至于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任也在任职不足一年之后匆匆离职。

银行人选择离开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金融服务的创新深化,信贷管理、工具使用、产品定价、风险预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各种以前从未见过的考核让人感觉力不从心,三是知识的更新跟不上现在银行从业的需要。

事实上,今年以来,部分银行纷纷迎来资深员工离职的高峰期。随着金融需求日趋多元,各种杠杆、对冲等新产品快速引入,让老一辈的信贷人员倍感压力。而“离职潮”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从去年起的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传导到一线的压力。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信贷人员的收入。

业内人士指出,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给信贷人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在于收入。今年1至9月绩效工资总计1.5万元,而在2013年,为应对离职同时控制成本,银行对员工的雇佣关系也在发生巨大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动离职银行员工集中在信贷、风控等风险管理部门,这部分员工离职后凭自身积累,多数仍选择留在资金中介业务范畴,小贷公司、P2P等金融新业态是他们的主要去处。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受实体经济低迷和宏观经济下行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即便是未来两三年实体经济复苏,考虑到银行贷款的滞后性,不良率的反弹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利润却在不断下滑。

三季度银行信贷资产数据显示,多个省份银监局公布的当地银行不良资产率均已突破2%。浙江、广东、山东三省的不良贷款规模则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浙江达到1778亿元,广东、山东则分别达到1410亿元、1219亿元,三省合计达到4400亿元之多。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前瞻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10月31日,16家上市银行全部披露三季。截至三季度末,16家银行中有15家银行的不良双升。其中,农行不良率最高,为2.02%,也是惟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国有银行。其余上市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在1.3%至1.6%之间。

另一方面,各地银监局数据显示,河北银行业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同比减少19.54亿元;广东当地银行业税后利润同比下降9.97%;山东当地银行业净利同比下降9.99%,陕西当地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9.78%;厦门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也下降3.48%。局势最为严峻的是重庆地区,三季度末该地区银行业利润已下滑为负增长11.29%,剔除其他类金融机构后,商业银行净利润更是同比负增长34.16%。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平均来讲还是不高的,但2%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银行不良率在2%以下都属于比较健康的状况,除了个别银行,当前商业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还是处于健康的状况。如果个别银行不良率偏高且超过2%,则需要及时采取完善的风控措施。

银行业的“好日子”在股份制改革的浪潮下似乎走到了头,同业竞争开始起步,信贷产品日益多元。在此背景下,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千行一面,让客户关系更加难以维持。

银行能够承受的坏账水平远远超过 2.5%。因为不良贷款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损失,不良率和损失率是要区别开来的。不良贷款率意味着出现有瑕疵的贷款,但是很多有瑕疵的贷款价值回收率是很高的。一方面,很多贷款都是有抵押的,即使借出去的贷款不还银行了,并不意味着银行就会损失,银行有可能要回抵押的房子,比贷款更值钱。

事实上,在部分银行业人士看来,我国商业银行重新问世至今,无疑走过了数个“黄金时代”。商业银行最初的主要业务是按当地财政计划为国有在建项目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的称谓相应的是“拨款员”而非信贷经理。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则由财政年终统一扎帐兜底,作为个体的从业人员几乎没有压力。

这样的日子在2004年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浪潮下,发生了一些变化,同业竞争开始起步,信贷产品日益多元,称谓变成了“客户经理”。信贷终身制的引入,尤其是信贷终生追责制,意味着如果有一笔不良,就算你离开了原来的单位,也会找到你。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千行一面,让客户关系更加难以维持。“大中小银行维护客户的根本手段都一样。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信贷业务基本可以称作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各家银行间的利率可谈空间会被迅速拉开,股份制银行在操作上更为灵活,优质客户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增大,对信贷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挑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陆澜清
观察员
3947704
关注
1066
文章
345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