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突破3000点高处不胜寒?
现在的中国股市只能用疯狂来形容了,一牛到头,无意回头,冲2800点,冲2900点。今天3000点重要点位再度冲破。时隔三年零八个月,A股重新站上3000点。
上一次沪综指3000点还是44个月以前。从交易量来看,12月5日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后,周一继续创出天量9811亿元。从11月24日至12月5日,仅仅11个交易日就一举攀上3000点,令国内外投资者瞠目结舌。这种暴涨行情是市场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各项利好政策叠加的结果,也是中国A股被压抑太久之后的一种报复性情绪释放,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但同时必须看到这轮A股疯牛行情没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撑。目前,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是下行压力过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力仍不强。这个宏观经济面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美股持续上涨背后是美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失业率大幅下降、物价持续稳定、消费力强劲支撑的。从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来看,同样支撑不了股市这般行情。比如这轮疯涨的券商股和银行股,这类传统金融企业经营正在每况愈下,受到新经济新金融模式的巨大冲击。银行利润增长动力减弱,不良贷款正在大幅度攀升。虽然市场长期低估了其价值,也绝对支撑不了这轮暴涨。
在众多投资者为中国A股沪综指重上3000点而雀跃欢呼的同时,作为一个经济金融研究者无论如何都要提醒其中存在的风险。这轮行情是央行放水货币行情,在降息、定向降准、各种形式的再贷款发飙等情况下,各路资金流入到了股市,最终引爆或者说点燃了这轮行情。
不过,没有经济基本面、公司基本面支撑的央行放水货币吹泡泡行情到底能够持续多久?
近期A股的疯狂演绎中,市场看点除了“大象跳舞”引起的“天量天价”被频频刷新外,还有“二八分化”的日益加剧。当前股市的强势行情,几乎完全为金融股“自导自演”,其他大多数行业和个股都成为“配角”和“群众演员”。12月5日个股的分化格局尤其明显,券商、银行和军工板块疯涨,其他板块悉数下跌。上周五A股中,收盘实现上涨的个股仅有361只,而出现下跌的个股则多达1951只。同时,在疯涨冲昏头脑的市场里,利好利空消息都被解读为利好消息。
笔者留意到,在沪深两市上涨的股票中实体经济企业上市公司甚少。金融股暴涨支撑的中国A股行情没有实体经济的根基和支撑,无疑是泡沫行情。这也决定了其中隐藏的风险之大。比如,券商股暴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交易佣金激烈竞争下,经纪业务已经退出主营业务行列,代之而起的是抵押式回购和融资融券的高杠杆业务收入。仅从现在看,券商从融资融券中已经大赚特赚,支撑券商股暴涨。
融资融券作为高杠杆业务过度膨胀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股票抵押,获得高于抵押值2-5倍的资金,然后进入股市。推高股市后,股票存量价值增长,再用增长的存量股票去融得更多资金入市,促使股市继续上涨,股票存量价值继续膨胀,继续融得更多资金。循环往复下去,高杠杆的融资融券使得市场被严重投机炒作泛起巨大泡沫。这个风险一旦崩盘,后果可能奔着金融危机而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在A股市场炙手可热之时,先知先觉流入中国股票的外资资金却有所退却。资金流向监测机构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数据显示,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全球资金流出中国股票的趋势在延续,而且规模快速放大。12月3日当周,录得22.81亿美元资金净流出,创下2008年1月以来的新高。眼见中国A股暴涨行情,外资却逆市流出,这不能不让中国的投资者提高警惕。总之,沪综指站上3000点的中国A股背后蕴藏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