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精准手术”制裁俄罗斯
4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星期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菲律宾途中、于他住在马拉干鄢宫总统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就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的问题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瞄准了七位俄罗斯高官和17家美国认为与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内部圈子有关的企业。奥巴马(Obama)政府还说,本次制裁将令美国对俄出口的一些许可证受到限制,这些许可证涉及到可能有利于俄罗斯提高军事能力的高科技产品。
这种定目标、定人、定企业的制裁俄罗斯,是精准“手术刀”式制裁的一种方式,主要就是精确对准主要目标,目标人、目标企业遭遇全面的国际封锁、金融遏制,但对俄罗斯整体国家经济影响不会很大。
美国已加强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把目标对准与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核心圈子有关的7名政府官员及17家公司,其中包括国有控股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首席执行官伊戈尔•谢钦。与此同时,欧盟已经同意再制裁15名俄罗斯和乌克兰人,使欧盟就乌克兰危机制裁个人的总数增至46个。新制裁名单将于29日公布并立即生效。这份制裁名单不包括任何企业,只包括那些欧盟认为应当对俄罗斯侵犯乌克兰领土完整性负责的个人。美国政府指责俄罗斯违背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协议,表示将对与俄罗斯寡头根纳季•季姆琴科(Gennady Timchenko)、阿尔卡季•罗滕贝格(Arkady Rotenberg)和鲍里斯•罗滕贝格(Boris Rotenberg)有关的3家银行及其他公司实施制裁。上述寡头曾出现在此前两轮制裁的名单上。
4月29日这轮新制裁表明,美、欧、俄、乌于4月17日在日内瓦达成的旨在缓解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的协议完全失败了。美国在制裁声明中正式宣称俄罗斯违反协议。
美国政府还将拒绝发放一切有军事用途的高科技项目的出口许可。有分析称,此轮制裁不太可能令“俄罗斯政策立即发生改变”,而是旨在“向俄罗斯人不断证明,他们将承受比以前严重得多的经济痛苦”。这份制裁名单上的个人将被禁发赴美签证,并被冻结资产;制裁名单上的公司的资产也将被冻结。此轮制裁可能会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过勘探合同的跨国石油公司构成压力。
据知,一些国际巨头,英国石油巨头英国石油(BP)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略低于20%的股权,价值约130亿美元;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意大利能源企业埃尼(Eni)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过钻井项目合作协议。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维多(Vitol)和托克(Trafigura)都向这家俄罗斯集团出借了大量资金。熟悉上述公司情况的人士表示,由于俄罗斯石油公司本身没受到制裁,因此上述公司的风险敞口是有限的。
欧盟的新制裁名单已经获得了欧盟各成员国驻布鲁塞尔使节的认可,预计欧盟28个成员国将在数小时内签署相关制裁方案。尽管最近在日内瓦签署的、旨在缓解乌克兰紧张局势的协议带来了一些乐观情绪,但欧盟的制裁举动意味着这种乐观情绪最终还是无奈被瓦解了。欧盟的制裁名单几周前就已制定完毕,但在4月17日达成旨在缓解乌克兰局势的日内瓦协议后,制裁行动被暂时搁置。欧盟领导人说,乌克兰遵循日内瓦协议,采取了解除民兵武装、提出特赦抗议者等措施,而俄罗斯则基本无视该协议发起了新一轮动武的行动。
欧美领导人说,他们正在展开紧密协调。不过鉴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往来较少,美国挑选制裁目标时就没那小心翼翼。另外,欧盟领导人在对企业施加制裁时还需要面临更棘手的法律问题。白宫4月29日发表声明说,自从4月17日以来,俄罗斯不仅从未遵守过日内瓦协议的承诺,实际上还令危机进一步升级。声明说,俄罗斯参与了近期发生在乌克兰东部的暴力事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俄罗斯则指责称,美国和乌克兰新政府才应对局势失稳负责。俄官员并未理会制裁影响,称制裁只能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4月29日的新一轮行动是美国针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个人及企业的第四轮制裁。迄今为止,是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对俄罗斯、乌克兰的45人和19家企业采取了制裁行动。目前,对俄罗斯国家经济还没有构成太大影响。由于俄罗斯及普京采取苏联时期方法来对待乌克兰,美国对俄“新冷战”言易行难.
但乌克兰危机,已3个多月过去,今天,鉴于俄军正控制着克里米亚、俄罗斯特工正在帮助东乌克兰的抗议者,奥巴马领导的白宫逐渐把目光投向凯南的思想,以求找到思路来应对莫斯科方面重新摆出的强硬姿态。数周以来奥巴马政府一直表示,如果俄企图直接干预东乌克兰事务,它很快就会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如今,奥巴马政府还在讨论一个设想,即重新启用某种形式的遏制战略,以长期孤立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这个设想的基本思路是,寻找到一些办法,在未来几年里从经济和政治上全面削弱普京,弱化他在自己直接掌控地区之外发挥影响的能力。
但美欧及奥巴马政府面临的问题在于,它在着手设计针对俄罗斯的长期战略时,面对的世界局势与1947年苏联“遏制战略”有所不同。全球经济联系比那时紧密得多,政治力量也更为分散,因此边缘化一个像俄罗斯这么一个重要能源国家已变得更加难以想象和动手。
“严厉的制裁会对俄罗斯起到一些影响,但设想国际社会能长期孤立俄罗斯是不现实的。”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学者汤姆•赖特(Tom Wright)如是说,“如果奥巴马政府试图这样做,它很可能将无法成功维持一条国际统一战线”。尤其是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与布局才能够奏效行。
奥巴马政府相信,即便是迄今宣布的那些温和制裁措施,也已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包括引起资本外逃和卢布贬值;假以时日,普京的所作所为肯定会抑制外商对俄投资。有政府官员分析说:“一个连领土主权都不尊重的俄罗斯政府,可能也不会尊重其他基本原则,比如合同和法治”。然而,乌克兰危机依然如火如荼的在变化发展,奥巴马政府也一直很难说服一些欧洲国家参与对俄制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情愿情绪很可能会越来越强。壳牌(Shell)首席执行官范伯登(Ben van Beurden)上周拜访了普京在莫斯科的官邸,赢得了后者对壳牌一个在俄大型天然气项目的支持。此事凸显出一个事实:强大的西方商业利益集团会抵制对俄施压的更广泛努力。
奥巴马政府的根本思想是,全球化使得美国拥有了向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施加影响的手段。然而,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会抑制西方对俄罗斯抢地盘行为的反应。“如今跟冷战时期不一样,那时候,苏联发展的是那些旨在孤立于世界其他地区之外的产业”。“如今,瞄准一点的制裁产生的影响将不是局部的,因为俄罗斯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度提高了”。特别是俄罗斯能源经济在欧洲有举足轻重不可缺的经济地位。
当今国际力量已无法集中,在政治方面,孤立俄罗斯的前景同样毫不乐观。奥巴马政府大肆宣扬的一个事实是,有关乌克兰局势的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表决时,有13个国家站到俄罗斯的对立面、投了赞成票,而在联合国常跟俄罗斯站在一边的中国投了弃权票,(“弃权票”就是赞成票一样)。然而,在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问题表决时,却有不少重要国家都不愿跟美国站在一边。印度和南非投了弃权票,美国的坚定盟友以色列没有参加投票。为了对俄施压,奥巴马政府或许会忍不住去游说中国。然而,那可能会扰乱美国的亚洲战略,该战略的部分目的在于聚集美国更广泛的盟友,对中国改变亚太平洋地区现状的企图构成威慑。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