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广国投破产案 金融危机必有人买单
剑桥大学发展学会席王小强和中信泰富政治及经济研究部的PeterNola,在2008年广国投事件十周年之际,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广东化解金融危机十年回首》,指出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未必能够成为信用土壤。在广国投与粤海案中,对腐败分子进行了大规模清洗。
现在的中国金融市场与1998年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主要银行均已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政府手握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官方与民间拥有5000吨左右的黄金。风险在于,资金回流到欧美市场,影子银行摇摇欲坠,依靠房地产、矿山等作为抵押的融资风险巨大,虽然不会像1998年那样发生全局性的金融危机,但局部崩塌可以预料。
危急关头,处理的方式是一致的。
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势不可挡,谁家的孩子谁抱起,最终政府不会为民间金融市场的受损者买单,企业、信托等公司承担各自的责任。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再“保险”。不同的是,已经上市的、具有全局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将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由政府隐性托盘。
《华尔街见闻》披露,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Nicholas Borst认为,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偏离传统的坏账管理业务模式,演变成推动监管套利的大型影子银行机构,信达最近成功地完成了国际IPO,并凑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信达的招股书明确显示,其已经快速地从传统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成紧急资金的提供者。虽然缺乏类似的信息,但其它三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很可能沿着类似的路线发展。
信达上市,以及其他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野心勃勃的计划,说明大型金融机构受到支撑,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房地产与股权资产,说明融资抵押物受到强力支撑。
此次金融改革,度过局部风险、重建金融信用的办法,将让高收益投机者付出沉重代价,境内外投资者在重组中财富缩水。建立金融信用的过程,是财富重新洗牌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从包括P2P在内的高利贷市场点燃,而后蔓延到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
政府如果能够保持融资抵押物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证大型金融机构的健康,对于这轮洗牌过程将乐观其成。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