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分析

分享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2025-07-31 17:14:1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3312G0

一、汽车密封条行业概况

(一)汽车密封条行业定义与分类

1、汽车密封条行业定义

汽车密封条是车身上重要的密封件,具有防水、密封、隔音、防尘、防冻、减震、保暖及节能的重要作用。

汽车密封条是汽车除轮胎外使用橡胶量最大的一类配件,主要应用在车门门框、车窗、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上,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和噪音等外界物质进入车内,是提高车辆的密封性和舒适性的重要部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汽车密封条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密封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2、汽车密封条分类

汽车密封条具有多种分类方式,可按照功能、安装位置、材料对其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图表 1:汽车密封条分类情况

早期汽车用密封条材料以天然橡胶、氯丁橡胶、软质聚氯乙烯(PVC)为主,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材料已经很难满足汽车密封条对使用寿命、耐气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由乙烯、丙烯单体加入少量非共轭二烯烃聚合而成的弹性体材料,其具有优良的耐气候性、耐热性、耐臭氧性、耐紫外线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低压缩永久变形性,已成为生产汽车密封条的首选材料。随着汽车工业及材料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密封条的加工生产中。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料就是最突出的一类新型环保材料,其与玻璃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可作为汽车玻璃导槽、车门玻璃内外密封条及部分辅助密封条用料。

(二)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历程

1、进口依赖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内汽车产量逐年增长,汽车密封条行业开始起步。然而,早期国内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能力有限,市场上的汽车密封条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难以满足汽车行业对密封条的高质量需求。

2、技术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密封条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了大幅提升,逐渐具备了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对密封条的需求大幅增长,促使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密封条在产品种类、性能以及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行业不断进步。

3、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起)

进入21世纪,国内汽车产量持续攀升,为汽车密封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众多国内企业在前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通过自主创新与持续引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行业内逐渐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格局,行业整体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汽车生产需求,而且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4、持续升级阶段(2010年后)

近年来,汽车密封条行业持续升级。在产品材料方面,从传统的橡胶、塑料材料,逐渐向高性能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拓展,以满足汽车行业对轻量化、环保化的需求。制造工艺上,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材料的应用和环保生产技术的投入;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提升,也推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性能和耐用性。在市场格局上,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汽车密封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高端密封条出口量增加,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海外企业等方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国内不同区域市场发展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需求大、竞争激烈且技术领先;中部地区需求快速增长,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不断缩小差距;西部地区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逐渐增加,有望成为新兴市场。

二、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采购等主要环节呈现出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生产模式转变,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并形成专业分工协作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全球前百强零部件企业中,日本、美国、德国分别有22家、18 家、17家企业入围,位列前三,中国则有15家企业入围,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上榜的100家零部件制造商的收入平均同比增幅约9%;上榜的100家企业汽车业务营收合计达到9,79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有30家企业跻身“100亿美元俱乐部”,同比增加1家。

图表 2:2024年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分布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呈现巨头效应,规模优势较大的企业掌握了全球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的贸易数量。在榜单中,来自德国的博世(Robert Bosch)和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以及来自加拿大的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位列榜单前三,这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具有全球知名度高、规模庞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等优势,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这一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动力电池提供商——宁德时代凭借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细分市场的庞大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超越了日本电装(Denso)、韩国现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等老牌日韩汽车零部件巨头。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相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会持续受益。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全球百强榜单中。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扩张及技术革新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中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且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成为重要的生产供应基地,并形成了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中部和环渤海六大产业集群。同时,政府大力推动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促进汽车消费,支持行业整体前行;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为零部件行业创造新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4年的2.9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8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0%。2018年,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整车行业面临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也导致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至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恢复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5万亿元,增长态势良好。

图表 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14-2024年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技术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以及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当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初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已具备汽车零部件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正迈入“深度国产替代”的时代。

(二)乘用车密封条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生产和销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直接推动了汽车密封条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新车型,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也使得密封条的需求量随之攀升。特别是天窗、敞篷车和全景天窗的普及,进一步增加了对高性能、先进密封条的需求,这些密封条不仅能有效防雨、防尘、防风,还增强了车辆的豪华感和吸引力。全球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3.5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67.45亿美元。随着全球汽车产量的持续增长,将继续带动全球汽车密封条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9年,全球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4.47亿美元。

图表 4:全球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2020-2029年

2、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密封条作为汽车制造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需求量随中国汽车产量的高速提升而迅速增加,从而进一步带动了中国密封条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车型市场的扩展,对密封条的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促进企业在材料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更高的密封性、隔音性和耐用性需求。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CPCA)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产量为2,684.80万辆,同比增长5%。庞大的汽车产量为汽车密封条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2024年中国汽车密封条需求量为13.13亿米,同比增长5.26%。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持续提升,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密封条需求量的增长,预计到2029年中国汽车密封条需求量将达到15.22亿米,2025-2029年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为6.05%。

图表 5:中国汽车密封条需求量及预测,2020-2029年

尽管承压于主机厂降本增效所带来的价格影响,但在需求量快速增长、密封条材料性能提升导致单价增加等积极因素影响下,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以收入来计,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26.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1.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3%。未来,在汽车密封条需求量保持增长,欧式导槽密封条渗透率持续提高带来单车密封条价值提升,无边框密封条车型渗透率快速增长等利好因素带动下,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形势,预计到2029年,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10.94亿元。

图表 6: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2020-2029年

三、汽车密封条产业链情况

(一)汽车密封条产业链

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完备。上游主要包括聚氯乙烯(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热塑性硫化橡胶(TPV)、钢材、石蜡油及炭黑行业,这些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成汽车密封条;中游是汽车密封条的生产环节,其中橡胶密封条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要原材料,塑胶密封条以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为主要原材料;下游则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及汽车后市场,其中汽车制造领域将密封条集成到新生产的车辆中,汽车后市场则提供维修和更换服务。

图表 7:汽车密封条行业产业链

(二)汽车密封条产业链上游分析

1、聚氯乙烯(PVC)行业

聚氯乙烯(PVC)是传统的通用塑料,通过改性其耐老化性能和橡胶感大为改善,但其弹性较差。聚氯乙烯(PVC)可通过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工艺制得,乙烯法聚氯乙烯(PVC)在生产过程中杂质含量较低,使得产品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高,被应用于密封条制作中。目前传统材料已经很难满足汽车密封条对使用寿命、耐气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根据统计,汽车密封条所使用的材料中,聚氯乙烯(PVC)材料的密封条已经逐渐被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材料取代。

近年来,中国聚氯乙烯(PVC)行业呈现产能持续扩张但供需矛盾深化、价格承压下行的态势。产能与产量方面,2024年国内有效产能达2,800万吨,2025年计划新增产能300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8%-79%的高位。产量同步增长,2024年达2,049.63万吨,其中乙烯法工艺产量占比提升至27.91%,成为主要增长点。价格方面,2024年中国聚氯乙烯(PVC)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行情整体表现低迷。乙烯法常州市场S-1000全年均价5,777元/吨,同比2023年下跌6.8%。

2、三元乙丙橡胶(EPDM)行业

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一种合成橡胶,由乙烯、丙烯和少量的第三单体(通常是二烯)共聚而成。三元乙丙橡胶(EPDM)具有高弹性、抗低温性能、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性、耐化学介质、比重低、优异的电绝缘性及硫化特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用途。

近年来,中国三元乙丙橡胶(EPDM)市场呈现产能稳定、产量持续增长、自给率显著提升的特点。产能方面,2020年后,中国三元乙丙橡胶(EPDM)暂无产能扩充,稳定在4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于华东和东北地区。产量方面,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量下滑至19.58万吨,但随后快速恢复,2022年增至26.89万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31.04万吨,产能利用率达78.4%,这得益于企业开工率提升和技术优化。表观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的局面,2020年因进口受阻下降至37.12万吨,2021年回升至41.31万吨,2024年达到45万吨左右,其中汽车行业贡献45%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领域增速尤为显著。进口依赖度从2020年的50%降至2024年的40%,主要进口来源转向沙特和韩国,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在价格上,受到沙特装置降负、韩国新增产能未达预期等因素影响,导致2024年供应紧张,叠加上游原料成本上涨推动,三元乙丙橡胶2024年均价达22,518.73元/吨,同比上涨4.07%,四季度价格更突破2.3万元/吨。

3、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橡胶行业

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是塑胶密封条的主要原材料,其兼具塑料的硬度和橡胶的弹性,使得材料在物理性能上表现出色。其次,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够抵御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保持性能稳定。此外,其加工工艺简便,易于与各类设备兼容,大大降低了生产与使用的难度。同时,良好的环保性能也使得其在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中国热塑性硫化橡胶(TPV)行业呈现产能快速扩张、国产替代加速、应用领域多元化的发展态势。2024年国内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总产能达120万吨,产量约10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83.3%。2024年表观消费量增至95万吨,占全球25.4%,其中汽车领域贡献超60%需求,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单车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用量突破10公斤。价格方面,受乙烯等原料成本上涨及海外供应波动影响,2024年均价约22,500元/吨,四季度涨至23,000元/吨。

(三)汽车密封条产业链下游分析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汽车行业总产量连年攀升。经过多年不断发展,汽车制造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具有综合性高、附加值高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同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受宏观经济趋势影响,全球汽车行业自2018年起进入下行周期。进入2020年,在全球汽车消费疲软态势延续下,叠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消费者购车热情降低、汽车销量不断下降,全球汽车产量持续下滑。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减弱,经济活动逐步复苏,居民生产生活用车需求增加, 汽车消费市场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23年,随着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解放,使得零部件供应限制缓解,制造商的生产逐渐正常化,全球汽车行业的情况不断好转。

全球汽车产量方面。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数据显示,自2019年的9,185.8万辆降至2020年的7,743.9万辆的最低点后,伴随着汽车整体市场复苏,汽车产量呈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9,250.43万辆,汽车产量水平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图表 8:全球汽车产量情况,2019-2024年

全球汽车销量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人们日常消费活动恢复,汽车消费市场自2020年后开始回暖。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531.47万辆,同比增长2.65%。根据英国调查公司GlobalData预测,未来全球汽车销量将以2.5%-3.0%的增速保持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突破11,000万辆。

图表 9:全球汽车销量情况,2019-2024年

2、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至今已经连续15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产销量下降的局面。2022年,尽管在新冠疫情、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冲突等不稳定因素冲击下,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促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实现复苏,实现正增长。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多项指标创下新高,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

产量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累计完成3,128.2万辆,同比增长3.7%,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图表 10:中国汽车产量情况,2019-2024年

销量方面。2024年,由于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各地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企业促销活动热度不减,多措并举共同激发车市终端消费活力,促进汽车市场稳中向好,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累计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

其中,乘用车连续十年突破2,000万辆,且自2020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产业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乘用车市场累计完成销量2,756.3万辆。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在2022年跌至谷底后实现恢复性增长。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较去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完成1,286.6万辆。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将超过3,700万辆。

图表 11:中国汽车销量及预测情况,2019-2030年

四、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情况

(一)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格局

汽车密封条市场份额较为分散,早期由外资企业占据汽车密封条市场主导,近年来,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汽车密封条呈现国产化替代趋势。

汽车密封条行业有很强烈的个性定制化属性,每一款新车型的开发都要单独开发模具来完成不同车型的研发生产。早期,外资品牌车型由于引入国内生产时就有成熟的供应体系同时引进国内进行配套,因此国内生产的外资车型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密封条供应商占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统计,2015年,行业95%的份额集中于33家主要企业,其中外资与合资企业占比约63%,本土企业占比约32%。国内外资和合资企业主要有库博标准、瀚德汽车、鬼怒川、上海西川、丰田合成,以及本土的浙江兴宇、浙江仙通、建新赵氏、海达股份等。

随着近年来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品牌车厂在采购成本上已感觉到压力。并且中资企业在响应市场的速度、客户服务以及其他多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在此背景下,部分合资公司在加大对国内自主汽车密封条企业的采购,汽车密封条行业呈现出国产替代趋势。

(二)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梯队

汽车密封条企业的营收规模、技术实力、行业知名度等因素都将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市场地位,根据以上因素划分,可将中国汽车密封条制造企业分为三个竞争梯队。

第一梯队企业营收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能够快速对接下游主机厂的需求,拥有远高于同行业其他梯队企业的水平。此类企业属于国内行业龙头,在国际市场也拥有一定知名度。第一梯队企业以浙江兴宇、浙江仙通等企业为代表。

第二梯队企业营收规模较大,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同时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在国内市场也拥有一定知名度。

第三梯队企业以中小汽车密封条制造企业为主。此类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营收规模,自主研发水平较弱,难以满足整车厂对于成本及技术的要求,未来将面临行业出局的情况。

五、汽车密封条行业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

(一)汽车密封条行业驱动因素

1、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市场潜力较大

尽管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稳居世界首位,但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增长潜力不容小觑。截至 2024 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 220 辆,仅为美国(837 辆)的 26%、德国(625 辆)的 35%,这一差距背后蕴含着庞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正推动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下沉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2024年三四线城市汽车销量占比达52%,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型零部件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4%跃升至2024年的47%,催生电池、电驱、智能座舱、密封条等零部件领域的爆发式需求增长。汽车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使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受益。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持续发展

为规范汽车行业生产经营,促进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与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和扶持相关产业、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同时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经营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受到相关政策带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而言,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汽车行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行业规范化运作和持续稳健发展,为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3、汽车零部件加速国产化推动行业增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已经逐步从低端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的精益制造迈进。以往跨国整车厂商大多倾向于选择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企业进行配套,甚至直接采购进口零部件。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制造工艺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积极参与整车的同步研发和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逐步适应了跨国整车厂商的配套要求。零部件国产化所具有的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协同能力等优势逐步放大,整车厂商纷纷提高了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比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跨国整车厂商通过在中国设厂并将零部件国产化,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压力,还能够基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对其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从而实现其加速融入中国市场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国产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获得有利的市场机遇。

(二)汽车密封条行业发展趋势

1、单车密封条价值增长

汽车车门、车窗玻璃导槽密封条可分为日式导槽密封条和欧式导槽密封条。日式密封条用料少、生产工序少(约10+道),单车价值量约200-400元。欧式导槽密封条早期主要应用于豪华车型相比日韩式密封条,降噪效果更好、关门质感更强,但是生产难度较大,投入人工较多、生产工序多(约20+道),因此单位成本较高,单车价值约600-800元。由于消费者逐渐注重品质消费,对整车外观和质感提出更高要求,汽车生产商为增强竞争力开始在更多车型上采用欧式密封条。目前欧式密封条应用范围从豪华车逐渐转向10万元普通车市场,渗透率超过 50%。

2、无边框密封条车型渗透率提升

无边框密封条应用于无边框汽车门窗,最早用于跑车、高级轿车。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要求不断提高,各大车厂开始推出无边框门车型。由于设计构造的特殊性,要求密封条能够将玻璃直接嵌入其中,而无法依靠边框的支撑,并且截切面的偏差会导致卡槽空隙增加,容易出现漏雨噪音问题,因此无边框密封条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要求,对截切面有着严格的标准以维持良好的密封性、隔音性和防水性能,开发难度和制造难度较高。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完成,能实现量产的供应商较少,单车价值超1,000元。

目前无边框车门车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如model3、modelY、小鹏 P7、零跑C11、小米 SU7、极氪 001、极氪007等车型均采用无边框车门。据汽车之家数据统计,采用无边框车门设计的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到64%。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无边框汽车密封条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4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