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设加速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
近年来,随着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有些省份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8 年初,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 亿元。自此,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得以加快,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1 年,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明确的“三馆”免费开放时间表。目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已免费开放,陕西实现省内“三馆”全部免费开放,广东、山东、湖南、新疆等地基本实现省(区)、市两级“三馆”免费开放,到2011年底,广东、山东、新疆、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将实现“三馆”全部免费开放。重庆、湖北、河北、宁夏等地“三馆”免费开放工作也不同程度地推进。
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博物馆数量来看,我国博物馆区域分布集中度还不高,均在7%以下。根据博物馆专业标准,目前全国已经有10 个省和一个直辖市拥有功能基本完善的博物馆数量超过100 个,分别是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和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仅有一个博物馆,其他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博物馆数量均为两位数,甘肃省、山西省和安徽省博物院数量有望最快突破100 个。
《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明“十二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00 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2500 个。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800 个。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的民办博物馆建设率达到10%。全国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达到1万个以上,年接待观众达到5 亿人次以上。每年在国(境)外举办120 个中国文物展览,每年引进50 个国(境)外文物展览。
前瞻产业研究院博物馆行业研究小组表示,尽管中国博物馆建设已经取得较好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构建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一、二、三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专题性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