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行业瞄准二三线城市市场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在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均超过了20%。国内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奠定了民用建筑行业的长期成长性。2011年中国建筑业实现产值1177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97%。
2002-201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及在GDP中的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11-2015年中国民用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的预期下,保障房的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民用建筑投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新建保障房3600万套,按照每套60平方米,每平方米1500元的建安成本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建保障房面积将达到21.6亿平方米,带来的市场规模达到3.24万亿元,假设按“十二五”期间完成80%来计算,市场容量将达到2.59万亿。
随着住宅限购令在全国范围的蔓延,部分资金已陆续抽离住宅市场流入办公建筑,致使办公建筑销售量出现明显增长,2011年写字楼销售同比增加13%。预计在限购令退出之前,办公建筑的政策利好因素仍将存在。同时随着二三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产业转移将会使得二三线城市对于办公建筑的需求大大增加,这预示着今后10年里二、三线城市蕴含着巨大商机。
前瞻产业研究院民用建筑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投资,我国新建医疗建筑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