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汽车质保“四年/10万公里”成行业“标配”?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5-17 08:59:4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260G0

经济形势难言乐观,车市表现可见一斑。

据中汽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环比双双出现回落,该月份汽车产量为164.76万辆,销量为162.4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2.4%和11.7%。

2012年夏季,时间进入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众多车企和经销商纷纷加大打折促销力度,而以往需要加价提车甚至无现车可提的车型,状况也有所改观,部分车型可平价提现车,部分紧俏车型的价格甚至有所松动,罕见地有了议价或降价空间。而对于本田雅阁、日产天籁、大众迈腾、斯柯达昊锐、雪佛兰克鲁兹、一汽丰田皇冠、奔驰C级、奥迪A4等车型而言,降价的幅度在部分城市已经高达数万甚至十几万元。

就在车企和经销商都大打价格战之时,日前,广州本田部分4S店爆出每卖一台本田雅阁,在车价上就亏损1.5万元,按照平均一个月卖掉30辆雅阁车来计算,一个月就要亏损45万元,而没有售后的新店,亏损得更多。“赔本赚吆喝”的价格战,不仅让车企痛不欲生,更是直接挑动了经销商的生存底线,致其“生不如死”。

在刀光剑影的车市江湖,车企和经销商要么主动应战,要么坐以待毙。但价格战总有底线,且不可延续,而提升售车的附加服务并在售后服务方面深挖细掘,或将成为车企及经销商下一个战场。而汽车质量保证,则是一个重要体现。

整车质保就是各种零部件在确认非人为损坏而是品质问题是免费更换,如速度表,空调这种零部件问题,如果是在质保期内或者规定公里数内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或机构(如特约维修点、4S店)进行免费维修或保养。目前,汽车厂商对于新出厂的汽车,均有明确表明汽车的整车质保期限,该期限以汽车行驶的公里数或购买周期为限制。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整车质保期限,主要为两年/6万公里或三年/10万公里,这已成为当前汽车产品的“标准配置”。该项“配置”的竞争,也是汽车厂商及经销商对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成为影响销量的指标。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日系三巨头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及讴歌率先将整车质保年限提升至四年/10万公里,正式拉开了在产品及服务质量竞争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当初雷克萨斯率先装备8档手自一体变速箱时,几乎没有量产车的变速箱达到该水平,而目前,8档变速箱已被包括宝马在内的高端量产车型所装备。

就在大部分进口产品以及国内合资车企都对提升整车质保期限“无动于衷”之时,自主品牌的比亚迪汽车已经率先跟进。

国内车市主流汽车品牌质保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今年4月,比亚迪隆重推出“整车质保四年或10万公里”的举措,该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比亚迪全系车型,在零部件质保的覆盖率提高至99.9%,针对业界普遍不提供质保的易碎、易损零部件,比亚迪不断全覆盖,还提供了高于业内2倍质保期限的服务。

对此,比亚迪汽车总裁王传福表示,“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政策的推出,是比亚迪品质提升的直接结果。未来比亚迪要把每100辆车的投诉数量控制在10个投诉以内。”

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对于自主品牌的车企而言,其产品和技术与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相比,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的缺陷,但从服务方面来说,车企之间及经销商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先天性的竞争障碍。

刘瑞柏认为,由于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质量监测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汽车产品的使用寿命受到路面状况、油品、驾驶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汽车质保标准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车企对投放中国市场的产品质量缺乏信心。

深圳香蜜湖某品牌汽车4S店销售经理对笔者表示,当前国内市场对汽车质保的推行不力,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的缺失,导致厂商和经销商利益当头大都敷衍了事,而普通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根本就没有维权的意识,很多人买车之后都不知道汽车质保保什么、整车质保和动力总成质保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在汽车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汽车质保期限最低是3年/5.8万公里,而动力总成最低质保期限为4年/8万公里。目前,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提供的动力总成质保期分别为10年/16万公里和5年/16万公里,而现代汽车在中国目前整车质保仅为2年/6万公里,动力总成质保也仅有第八代索纳塔享有4年/10万公里的“待遇”,这与其在美国市场的标准相差了6年/6万公里。2010年8月,英国汽车厂商沃克斯豪尔宣布,将对售出的所有车型提供终身质保服务。

刘瑞柏指出,与欧美等国的汽车质保期限相比之下,国内的汽车市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情况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四年/10万公里”将有望很快成为国内汽车业的“标配”,但要达到更高水平甚至终生质保,则是“山长水远”。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1837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