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熬夜催人老、忙里偷闲成常态,休闲旅游迎来机遇
国人休闲时间不充分、不均衡、不自由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央卫视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业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2014年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分别为1.94、2.04、2.14和2.25小时,休闲时间远远低于平均值。相对比国外公民平均休闲时间,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
除休闲时间不充分外,国人休闲时间也不均衡、不自由。根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数据,有40.1%的人表示“没有带薪休假”,18.8%的人表示“有带薪年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另外有4.1%的人“有带薪年假,但是不能休”,“有年假且可以自主安排”的仅占31.3%。由于带薪休假制度长期未得到落实,人们休假出游时间高度集中于“五一”、“国庆”、“春节”等法定节假日。
“工作忙,没有时间休”为国人无法享受完整休假主因
根据社科院在北京调查数据,2017年北京市居民能完整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带薪休假落实率只有62.9%。
从日常周休情况来看,可以享受周末双休的工作群体占75.2%,同比2011年提高2.7个百分点;周休一天工作群体占16.1%,其余每周休息平均天数少于一天的占群体占8.8%。周休情况主要与行业有关,制造业服务业加班现象比较严重。
有业群体没有带薪休假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休,这一比例达到45.6%。其次是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比例为20.0%。竞争压力太大,担心失业也是另一个原因,占到12.8%。其他的原因还有担心上司批评(2.6%),加班费丰厚,主动放弃休假(4.2%)。
从工作单位在带薪假期补偿情况来看,36.2%的群体表示没有补偿,59.5%的群体表示单位会补偿工资,29.3%的群体表示会更换休假时间,12.7%的群体表示会有其他补偿措施。
休闲时间少,加班熬夜催人老
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吗,国人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却持续下滑,201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有1774小时和1766小时的休闲时间,到了2017年分别减少为1407小时和1441小时。
由于国人休闲时间减少,忙里偷闲成为常态,就业群体熬夜现象普遍存在,亚健康人群数量较多。
熬夜带来的危害包括:思考能力会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会削弱、免疫功能失调、皮肤干燥、黑眼圈等。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