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后发改委将推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同样包含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相比京津冀这样的区域规划,首都经济圈规划将更强调经济辐射作用。以往提出的环渤海,京津冀发展规划实现多要素的互联互通,包括人口、就业、产业、社保等。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则侧重经济辐射,难度更小一些。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各大区域振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应接不暇。2008年国家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10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三大城市群唯独京津冀地区尚无相关国家级规划。此外,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成渝、武汉等国家区域规划也相继出台。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推出或确定推出的区域规划共24个。2010年之后,舟山群岛区域、内蒙古区域、新疆天山北坡区域、中原经济区域等区域规划又成为新的热点。
我国部分区域振兴规划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的城市规划行业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但是实施的依然不是市场决定的。其实在各地城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明确发展定位以及目标,但是大部分城市或者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并不像规划中的那样理想。以天津的发展为例,天津在1949年是中国的第二大城市,现在只是变成了第三大直辖市。1997年天津市被国务院定为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但是如今天津市各项存款余额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左右;集中全部力量建设的于家堡CBD,都不如北京朝阳、金融街和中关村三个CBD中的任何一个。
我国城市及区域发展规划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让市场来决定,而非权利高度集中来决定。美国的城市化程度都较高,各个区域的发展遵循市场机制,主要城市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经济,首都华盛顿不是万众瞩目的城市。而在中国城市围绕权力发展的特点非常明显,除了三大经济圈外,其余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依然为权力集中的省会城市及附近周边地区。只有我国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改善,权利不断层层下放,才能更好地引导当地经济的发展,即便不用按照“城市规划”或“区域振兴规划”等,市场也会决定当地经济的布局与发展,相关部门只要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监管足矣。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