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服呈三足鼎立局面 未来需求增量在内外资品牌间分布
近年来,我国休闲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竞争层次也逐渐从价格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未来品牌竞争将是休闲服行业竞争主调。现阶段,我国休闲服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呈现出了港资品牌、国内本土品牌和外资快时尚品牌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
本土品牌对国内市场较为熟悉,渠道多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广告宣传力度也较大,代表上市企业有美邦、森马等。外资品牌多依靠其品类、设计及供应链关系的优势,在时尚、价格、新款式数量及毛利率上占有优势。港资品牌相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产品设计较国内企业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毛利率上能保持较高水平。
图表1:我国休闲服行业“三足鼎立”品牌的比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2017年中国休闲服行业消费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休闲服行业市场规模有8000亿元,较大的市场规模证明休闲服的需求较大。同时,前瞻认为休闲服本身比其他品类并不具有更高的周期性,只是这个子行业相对其他子行业的进入壁垒的确相对更低(供给在前期增长更快)、品牌黏度也更低,而本土企业前些年依托代理或加盟方式粗放外延扩张也很快,在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暴露出一些内在的问题,而外资冲击和网购等因素加剧了行业竞争,导致行业洗牌时间相对进一步提前。
前瞻认为在未来休闲服行业竞争的激烈使得整体需求容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增量部分在不同的内外资品牌之间进行分配,比如早些年的思捷环球(ESPRIT),后期的在大陆市场快速发展的丹麦绫致旗下的ONLY、VERYMODE等,再比如最近几年ZARA、H&M等作为新进入者在与本土品牌抢夺着行业的新增量,本土品牌存活下来的也普遍有20年左右的历史了,也经历了市场的不断洗礼和冲击在不断调整创新。从某种角度而言,本土企业短期的调整或压力还有,但行业本身的需求还是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经过这一轮调整,行业的供需结构将更为健康。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