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8年全球传感器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发展受益于物联网【组图】

分享到:
20 穆晓菲 • 2019-02-18 16:45:5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700G0

美日德主导全球传感器市场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正因此,全球各国都极为重视传感器制造行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予以支持。

在各国持续投入下,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720亿美元;到2017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突破1900亿美元,达到1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9%;预计201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2059亿美元。

图表1:2010-201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增长(单位:亿美元)

其中,美国、德国、日本依旧主导着全球传感器市场,市场份额合计占到近七成。美国早在8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家技术小组(BGT),帮助政府组织和领导各大公司与国家企事业部门的传感器技术开发工作,此后不断加大对传感器技术开发和传感器功能材料研究,令其在全球传感器市场中保持领先水平。

德国传感器则充分发挥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固有优势,再经德国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声誉和技术研发、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获得显著提升,目前在全球市场中约占19%的份额。

日本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首,并纳入国家重点发展6大核心技术之一。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的90年代重点科研项目中有70个重点课题,其中有18项是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传感器跻身全球前列。

与美日德相比,我国传感器制造行业起步较晚,直到1972年才组建成立中国第一批压阻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这导致中国传感器技术与世界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也表现在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

图表2:全球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单位:%)

不过,中国传感器市场正快速扩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与美日德的差距持续缩小。例如,在汽车传感器市场中,中国便已占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到14.20%,仅次于欧洲,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图表3: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单位:%)

另外,全球细分产品竞争格局方面,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市占率已超过一半。其中,流量传感器市场规模最大,占整个市场的比例达到21%;压力传感器其次,占比约为19%;温度传感器占比也在10%以上,约为14%。

图表4:全球传感器细分产品竞争格局(单位:%)

全球传感器应用领域分布方面,家电用传感器所占比重为最大,约占23.15%;其次是汽车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用,占比均超过10%,分别占18.52%、10.65%;医疗器械用、飞机和船舶用、机械工程用、工业机器人用和环境保护用占比均在7%以下。

图表5:全球传感器市场应用领域格局(单位:%)

未来发展将受益于物联网爆发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可以预见,物联网将在各行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出现,并成为未来10、20年最瞩目的长期趋势。据权威机构测算,2020年全球物联网有望影响的下游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250亿台系统/装置联网,而同时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总数达44亿人;麦肯锡同样预计,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以前成长达到3.9-11.1万亿美元,达到约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

因此,随着全球物联网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传感器制造产业将受益于物联网的爆发。具体来说,汽车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57亿只,是目前的14倍以上;物流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100多亿,是目前的十几倍;煤矿安检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安防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增速将和安防行业的产值增速同步。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传感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传感器制造行...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穆晓菲
前瞻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7793447
关注
701
文章
236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