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股价“腰斩” “教训”惨烈直指市值管理
2013年以来,昔日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风光不再,股价一路狂泻。截至2013年10月11日,贵州茅台股价报收137.52元,动态市盈率仅为9.85倍。与2012年7月16日创出的最高价266.08元相比,贵州茅台股价下跌幅度达到了48.32%,近乎“腰斩”,总市值累计“蒸发”了1334.68亿元。
很显然,贵州茅台股价的惨烈下跌主要是因为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得到落实,高端宴请大幅减少,高端白酒需求迅速萎缩,2013年上半年,贵州茅台业绩增幅创下2001年以来新低。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与贵州茅台管理层消极应对股价下跌有很大关系,面对股价的不断下挫,贵州茅台管理层没有从市值管理层面作出相应的应对,而任由股价“随机游走”,最终造成了1300亿元市值“蒸发”的后果。
市值管理对于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来说依然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它不同于操纵股价,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改善企业的非经营性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媒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提高企业股票价格,让价格充分体现企业经营部分的价值。
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中国资本市场已然进入了市值管理的时代,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已经难以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依然停留在“利润最大化”层面,这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很多公司即使业绩很优秀,但是面对证券市场情绪却束手无策,只能看着股价“跌跌不休”。
2011年,中国概念股在海外证券市场被轮番斩杀,浑水(Muddy Waters)、香橼(Citron)、Alfred Little等以中国概念股为主要“猎杀”对象的国外调查平台连续发布多份质疑报告,致使多家美股中概上市公司股价大跌、损失惨重。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