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硬刚亚马逊:速卖通在欧洲发起品牌攻势
作者|相青 来源|增长工场(ID:GrowthWorkshop)
在今年双十一黑五大促之际,速卖通打响了海外卷品牌低价的第一枪。
近期,速卖通宣布在英国推出全新品牌频道 Brand+ ,对于产品页面上标有“最优价格保证”的商品,速卖通承诺,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后7天内在其他指定电商平台找到更低的价格,速卖通将退还差价,该竞争策略,被认为是直接指向了亚马逊。
这是速卖通首次明确在海外搞起了品牌价格战,但这一动作也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今年9月份,速卖通就放出消息称正积极争取亚马逊旗下知名品牌入驻,承诺提供更低的运费和更少的佣金分成,并且主要针对欧洲、拉美等重点市场。
近期,亚马逊大裁员后,社交媒体上有不少消息称,许多被亚马逊裁员的招商经理收到了速卖通的招揽,有跳槽到速卖通的亚马逊前员工推荐自己的商家加入速卖通的“超级品牌出海计划”。
速卖通为何在此时又大力发展品牌化,并开始对亚马逊发起正面挑战?
这背后是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新分化,Temu = 白牌低价,Shein = 快时尚低价,亚马逊 = 品牌与高质。而速卖通的问题在于,过去它既不是最便宜的,也没有足够强的品牌信任背书。但现在,它需要通过品牌抢夺海外用户心智。
一
发力品牌化
双11前,速卖通启动了超级品牌计划,瞄准一批头部品牌,包括跨境大卖、国内知名品牌等,要帮品牌用亚马逊一半成本做全新增量。
这是速卖通首次在中高端市场对亚马逊发起正面挑战,据称,多家亚马逊头部品牌将阿里速卖通的备货量翻了个倍。
比如,国内骑行品牌洛克兄弟ROCKBROS,长期占据亚马逊骑行配件top1,今年大力押注速卖通超级品牌计划,在速卖通的年同比增速超过60%。双11黑五前,洛克兄弟ROCKBROS将库存中速卖通备货量翻了一倍以上。
亚马逊智能清洁类目前三品牌ILIFE,今年双11前,决定将海外仓备货从3万台增至8万台。影响商家决策的最大的因素是平台成本,ILIFE总经理算了一笔账:做速卖通的成本只有亚马逊的一半。其中佣金为5%–10%,比亚马逊低了10个百分点;运营人力投入不到亚马逊的一半。目前,ILIFE40%生意来自速卖通。
今年上半年,速卖通上入驻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了70%,10月以来,至少10个年销售额百万美金以上的品牌,在速卖通的全球销售额已经超过亚马逊。
目前来看,英国是明确提出保证最低价的第一站,也是速卖通向亚马逊掀起品牌价格战的的重点战场。
欧洲市场对速卖通品牌化战略至关重要。相较于Temu和SHEIN,速卖通经常被低估,但实际上它在欧洲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据市场分析机构 Marketplace Universe 最新数据,按用户数量划分,速卖通在法国具有3350万月活用户、西班牙3560万、德国2580万用户。

此外,速卖通在西班牙渗透率达到72.5%,意大利33.4%,法国48.8%,德国30.94%。而且,速卖通在欧洲的渗透率还在快速增长中,以德国为例,速卖通在德国市场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30.94%,超过 Shein(23.81%)与 Temu(23.09%)。

为了更好的服务品牌,速卖通还在欧洲补充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
今年,速卖通正式推出欧洲“Local+”品牌物流服务,在德国、西班牙和英国这三大欧洲主要市场战略性地购置了十个仓库。Local+ 服务保证产品在七天内送达欧洲客户手中,相比目前从亚洲发货的配送时间,速度有了明显提升。
过去,亚马逊凭借物流服务多年来一直主导着欧洲市场;Temu于2024年12月开始使用欧洲当地的仓库,从而大幅缩短了交货时间;而Shein也在大力投资欧洲物流基础设施。速卖通发力欧洲物流,意在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快速补齐短板。
对于速卖通来说,欧洲用户不仅消费力高,同时也对品牌、品质和购物体验有较高要求,是抢夺亚马逊市场、做好品牌化布局的关键战场。
二
速卖通为什么非要“做品牌”
这不是速卖通第一次尝试做品牌化。
在成立之初,速卖通被称“国际版淘宝” ,卖家主要是国内各类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卖家。但是,此后逐渐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和投入。
2016年,伴随国内电商的消费升级,速卖通也开启了平台转型,通过发布了一系列新政,要求所有商家必须以企业身份入驻速卖通、不再允许个体商家入驻,同时开始逐步对卖家售卖的商品有品牌资质要求。这意味着未来商家准入标准将是双重标准:企业身份、品牌。
同时,2016年,速卖通尝试向超过2000家天猫头部商家发出了入驻邀约,提升速卖通平台品牌化、标准化的水平。
自此,速卖通开始从跨境C2C转型跨境B2C,当时的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认为,因为汇率、劳动力、环境优势都不再具备,中国外贸过去低质量、低价格的道路难以为继。“我们判断,未来五年中国外贸必然从代工往相对高端的自有品牌走。”
五年后,品牌出海确实开启,但人们发现这条路上需要更多的时间。
2020年初,速卖通通过降低佣金的方式,鼓励亚马逊品牌入驻平台,但却遭到了挫折。据路透报道,大量小型企业加入了速卖通欧洲站,但一些大型品牌仍在观望。
当时,速卖通曾与包括 Mango、Benetton 和西班牙时尚集团 Tendam(Cortefiel 的母公司)在内的知名品牌接洽,希望它们入驻,但收效甚微。
消息人士称,一些品牌认为速卖通销售售价约 18 美元的仿皮迷你裙和售价 14 美元的腈纶蝙蝠袖毛衣,并不适合展示他们的产品。
一家大型时尚公司的高管拒绝了速卖通在欧洲的合作邀约,他表示,该公司的品牌需要置身于一个“令人向往的环境”中。另一位高管则将速卖通平台描述为“仍在完善中”。Benetton 和Tendam均拒绝就是否接到过洽谈置评。当时,这两个品牌均不在速卖通上销售,但在亚马逊上销售。
如今,速卖通再次全面发力品牌化,跨境电商环境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
速卖通的挑战明显更大了,一方面亚马逊以“品牌 + 高品质”建立了稳固信任;另一方面近两年迅速崛起的 Temu,以极致低价抢走了价格敏感用户。如果速卖通的品牌出海战略成功,亚马逊将会面临国内两大出海平台夹击的双线压力——速卖通吸引高端品牌迁移,Temu以低价争夺市场。
但市场也出现了新的机会窗口。越来越多中国新国货在海外已经建立起品牌心智,如 Anker、泡泡玛特等,它们在寻求更低成本、更可控的增量渠道。相比亚马逊,速卖通在佣金和履约成本上的优势,能够以更低的试错成本吸引这些成熟品牌入场。
未来,速卖通要做的不仅是吸引品牌入驻,更是在价格、物流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平台既需要保持成本优势,让品牌能够低投入快速起量,又需要在品牌和购物体验上给用户足够信任感,才能真正在中高端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增长工场(ID:GrowthWorkshop),作者:相青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