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放水 个人如何摆脱资产配置慌
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在上海等9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谨慎地解读为“中国式微刺激”,也有人将其誉为“中国曲线版的量化宽松”。第二个利好是,取消75%的存贷比已经开始实施。这也能释放大量流动性。
随着这货币的进一步宽松,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债券理财、货币基金等渠道收益都将走入下滑通道。在这时股市震荡,大部分股民又刚经历一波从顶峰崩塌式下跌行情,股票与基金都仍处在震荡期的当下;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房产不敢碰,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太高、租售比太低似乎也不靠谱……这让投资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将资金放在哪里合适。
从2013年6月的“钱荒”,到如今却出现资产配置慌。时间距离不远,行情却大不同。
进入负利率,收益鸡肋时代,个人该如何摆脱资产配置慌呢?
一、
调整心态,钱生钱不如多挣钱
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利率走低已然成为趋势,无法承受高风险投资渠道,就必须调整心态。与其盲目追求高收益来担负风险,不如平常心投入自己了解熟知,并能把控风险的渠道,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收益第二位。
此外,在负利率、低收益时代,与其研究如何“钱生钱”的理财大法,不如想办法开源,增加收入,多挣钱。这同样也是财富增加的一大出路。
二、
关注互联网理财、网贷理财
尽管在传统理财渠道收益走低的带动下,互联网理财、网贷理财收益也开始持续走低,但后者仍然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一是在收益利率上,网贷理财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在12.6%,仍然高出银行理财、债券、货币基金。钱盒子平台,3个月周期的理财收益仍有14.4%的年利率。
第二,互联网理财、网贷理财,在投资期限上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平台的长周期投资,可以通过债权转变现来实现资金利用的高流动性。此外,网贷理财投资期限一般也以短期为主,本身有高的灵活性。
所以,尝试仍然火爆的互联网理财、网贷理财或是不错的选择。
三、
高风险渠道长期投资、降低风险锁定收益
高风险的渠道能不能投资?其实是能的。股市与偏股基金,看起来是高风险投资渠道,实际投资期限越长,越能降低风险。且期限越长,收益回报走高越是大概率事件,越能锁定收益。
四、
尽可能的负债
赚取货币泡沫带来的巨大收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解读如何利用货币的杠杆效应,放大个人财富时,描述负债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敢于负债就是敢于对未来负责。
像中国这样财富的增长与货币的泡沫化存在并生的国家,把钱存在银行里,通货膨胀更厉害,实际财富积累被泡沫吃掉大半。因此利用货币的杠杆效应,放大自己的财富,是个人财富增长的第一要义。
因此,有住房刚性需求,就要敢于去负债按揭买房。看起来比银行存款利率要高的利息,会随着通胀、货币泡沫抵消。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进行过度提前消费,而是在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负债。
总而言之,资产配置慌来临,广大投资小伙伴也并不是无所作为,财富增值并非无能为力。找准自己前行的方向,才是破解资产配置慌的关键。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