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汽车座椅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研发能力对比)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华域汽车(600741.SH);富维股份(600742.SH);天成自控(603085.SH);继峰股份(603997.SH);双林股份(300100.SZ);上海沿浦(605128.SH);双英股份(837677.NQ)。
本文核心数据:汽车座椅行业竞争力评价;汽车座椅行业竞争梯队
1、中国汽车座椅行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从中国汽车座椅行业竞争者入场进程来看,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进入汽车座椅行业;其他企业布局进入汽车座椅行业的时间较多集中在2000年前后。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华域汽车注册资本较高,超过30亿元。
注:横轴为公司成立年份,纵轴为公司注册资本规模。
2、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份额
根据Auto座椅产业链观察披露的信息,2024年我国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参与配套车型占比如下图所示,其中佛吉亚占比18%、李尔占比18%、延锋占比14%、弗迪占比9%。
此外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披露的信息,2023年在乘用车座椅市场中,延锋占比32%,李尔市场占比为14%、安道拓市场占比为12%、丰田纺织市场占比为7%、泰极爱思市场占比为5%,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比为30%。
3、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集中度
长期以来,全球汽车座椅市场被李尔、佛吉亚、安道拓等海外巨头主导。其凭借先发优势和规模经济,在座椅总成行业中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当然,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市场技术需求与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部分中国势力近几年崛起的速度也挺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座舱技术的快速迭代,对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少新的突破口。电动化浪潮下,车企对集成化座舱的需求,倒逼行业在技术升级方面不断提速,要求座椅供应商能够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从2024年我国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参与配套车型占比情况进行测算,2024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集中度CR3为50%,CR5为69%。
4、中国汽车座椅行业企业出海情况对比
从代表性企业出海业务比例对比情况来看,继峰股份重视出海业务程度较高,其出海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8.58%,华域汽车排名第二,国外业务占比19.1%。
5、中国汽车座椅行业企业研发能力对比
企业间研发投入差距较大。其中华域汽车的研发投入金额最高,近年来研发投入金额超过60亿元,富维股份、继峰股份处于第二梯队,研发投入金额在3-6亿元左右,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在1亿元左右或亿元以下。
6、中国汽车座椅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较低。行业进入壁垒包括高资本投入、复杂的主机厂认证体系以及技术积累。头部企业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客户绑定巩固地位,新进入者难以突破现有竞争格局。
替代品威胁有限。汽车座椅作为刚需产品,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形态替代,但智能化趋势催生差异化竞争:零重力座椅、智能调节功能等创新设计成为车企卖点,间接推动技术迭代。此外,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可能改变座椅需求结构,但目前影响尚未显现。
下游客户汽车主机厂议价能力较强。整车厂采购规模大且倾向于本地化配套,通过合资建厂或长期协议绑定供应商,压缩利润空间。新能源车企的成本敏感特性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汽车座椅行业的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上游原材料如钢材、镁合金、电子元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成本,而核心零部件如调角器、滑轨长期由外资企业主导,形成技术壁垒。国内企业正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技术突破逐步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部分缓解议价压力。
从行业内竞争激烈且呈现分化态势。外资企业仍主导高端市场,但国内企业通过国产替代和新能源订单快速崛起。竞争焦点集中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布局。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汽车座椅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汽车座椅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汽车座椅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汽车座椅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