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育种市场

分享到:
• 2012-06-14 08:55:2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754G0

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难度加大,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提高粮食单产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科学研究及实践表明,生物育种技术能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将成为引领未来粮食科技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

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政府对生物育种行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强,早在2006年,我国就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并将在2008至2020年间累计投入资金约200亿元;2009年6月,国务院发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育种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生物产业的目标之一是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同时指出,要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发展生物育种领域,我国素来具备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较明显市场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及32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发展生物育种独特的资源优势。

此外,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生物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生物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小,而且我国拥有发展生物产业特别是育种产业的广阔市场空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生物育种行业研究员刘吉伟表示,目前我国的杂交育种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是杂交水稻技术早已走出国门。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特别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当地引进中国杂交水稻品种之后,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此外,我国在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生物育种领域的投资将保持较高的热情,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物育种市场。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