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熊市无为,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2011年即将成为历史。已经熊了一年的资本市场,让券商和基金、私募、保险、QFII等金融机构溃不成军,2008年全军覆没的梦魇即将重现,全线亏损几成定局。
受A股股指节节下挫、成交惨淡的影响,券商的日子风光不再:“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收益大幅缩水,自营盘亏损连连,理财产品更是伤痕累累。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成为券商2012年的当务之急。
惨淡的2011
2011年,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A股市场跌跌不休,上证指数甚至跌至2001年的低点以下,A股“十年零涨幅”也让人唏嘘不已。
2000-2011年股市走势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月第三周,据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A股持仓账户数为5710.47万户,占比35.1%,两市高达75%的股票账户空仓;而参与交易的账户仅为717.94万户,仅4.4%的账户参与交易。与此同时,新增开户数量也是节节下滑,以往熙熙攘攘的盛况已难觅踪影。
2011年,股指暴跌,交投冷淡,成交萎缩,全国111家券商都难以独善其身。
证券经营机构的业务按开展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传统业务以及创新业务。传统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业务、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兼并业务、基金管理、咨询服务以及其他业务;创新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股权直接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指期货中间业务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券商自营盘浮亏为51.7亿元;而截至12月22日,164只成立满1年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15.12%,其中年内取得正收益的仅有11只。
券商理财产品也是一片萧条。截至三季度末,仅有一成产品取得正收益。券商目前陆续公布的三季报数据也表明,券商理财产品亏损幅度不小。业绩亏损之下,产品规模缩水,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者赎回加快,券商理财产品的清盘风险如剑在悬。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萎靡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更是风声鹤唳,券商的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基金管理、咨询服务、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等业务全线下降,券商的营收和利润惨遭阉割。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2010年行业净利润整体下降了16%,106家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26.53亿元,同比缩水约6.2%。2011年上半年,全行业109家证券公司合计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51亿元和2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和下降11%。其中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5%,全行业的经纪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6%大幅下降至55%。得益于直投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和投资收益率的提升,券商的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有所好转,避免了全线告负的尴尬。
2006-2011年上半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经历了近两年业绩的惨淡经营,券商2007年和2008年赚钱赚到偷笑的日子将不复存在。未来的日子里,券商们要么创新自救,要么继续惨淡经营。
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两手抓
“熊”了一年的中国券商,2012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努力寻求业绩增长点成为未来券商的当务之急。
前瞻产业研究院证券行业研究员刘吉伟认为,2012年经济主线并不明确,货币政策微调面临掣肘,经济的长期成长与短期增长存在逻辑上的冲突,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难以显现,2012年证券市场回落趋势将持续。
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支柱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投行业务净收入、受托客户管理资产业务净收入等。
2000、2006、2010年证券经营机构盈利途径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经纪业务,该业务主要依靠交易所的席位为投资者提供交易通道;承销业务基本上是利用发行通道为企业发行证券;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主要靠集中投资的方法借助于二级市场的上涨获利。在这种盈利方式下,盈利水平与证券市场的涨跌呈现了高度相关性,盈利状况不稳定,特别是在行情下跌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方式扩大业务收入。
据统计,近3年来,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虽然比例逐年下降,但仍超过50%。而在成熟市场,其交易佣金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仅为20%左右。2011年上半年,109家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增长3%,但净利润却只有261亿元,下滑11%。收入与利润的增长方向不一致且差异较大,说明行业的费用率提升较为明显。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的经纪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66%大幅下降至55%。
从盈利结构来看,2010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由2009年的69.2%下降到2010年的56.8%,上市券商这一占比变动为2009年的60.7%下降到2010年的45.8%,2011年1季度这一比例继续下降为43.9%;投行业务占比则由2009年的7.4%上升到2010年的14.2%;2010年行业自营业务占比约为11%,与2009年基本持平;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在1%左右。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的总体框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刘吉伟指出,在传统业务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创新业务将成为券商转型的关键。随着融资融券、股指期货、IB业务、直投等创新业务先后获批开展,证券行业的创新性服务与产品可大有作为,并将在券商的业绩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刘吉伟认为,目前我国券商已经进入后佣金自由化时期,券商应该积极发展创新性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努力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创新业务已在券商2010年的业绩中有所体现。根据宏源证券2010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直投业务营业收入765.9万元,实现融资融券业务收入62万元。国元证券2010年直投业务实现营收761.04万元,同比增长252.93%;净利润302.41万元,同比增长757.00%。
刘吉伟强调,目前市场估值跌入低位,在大部分优选成长类和行业主题类基金业绩纷纷跳水的同时,也给资产管理、直投、金融衍生品等具创新理念的业务创造了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和可投资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业务在未来五年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称,截至今年,我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指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家庭)总数将达到121万户,这些家庭拥有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的44%。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和高净值家庭总数分别保持了32%和42%的年均复合增长。
截至2011年11月,我国证券公司的数量已由2004年7月的129家缩减至111家,证券公司数量减少,倒闭、被接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向证券公司提出警示: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主要体现在风险防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两个方面。
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类券商,能够在证券市场长期发展,在经营过程中都把风险管理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将控制风险作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实现经营的稳定性、业绩的成长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的统一。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