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放松管制需谨慎
在城市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与出租车打交道,出租车行业偶尔闹一闹情绪,都能给整座城市以及民大的生活带来大麻烦。
麻烦的出租车行业
中国的出租车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30个年头。最近,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已累见不鲜,给城市运行带来不便。出租车行业从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了今天“烫手的山芋”,成为困扰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棘手问题。在这些不同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停运的理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无非也就:出租车公司收取的“份儿钱”太高、“黑车”、乱收费等几项。
出租车行业的诟病已是摆在管理者面前多年的难题,各种出租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各种改革建议也随之而出。争论较大的莫过开发政府的准入数量管制。所谓准入数量管制,指政府对出租车需求量进行估算,按照估算量进行投放,不得超出。我国出租车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个人和企业进入出租车行业并不难。1994年前后,为规范经营,实行出租车准入数量管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01-2010年我国城市出租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不到3%,相对于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飞快的增长速度来说显得有点默默无闻。一切皆因出租车行业的准入数量管制。
2000-2010年中国城市出租车数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中国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出租车改革,欧美经验可借鉴
一直以来,国内都存在取消或放松出租车市场管制的声音。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上对于出租车市场是否应该管制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和具体实践。在价格管制上,只有少数国家实施了完全的市场定价,比如新西兰。经过管制改革,新西兰出租车行业收获了数量增加、价格降低、服务改善的成果。新西兰管制改革的成功案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成功经验之一,受到各国的关注。
瑞典也曾经尝试过解除价格管制,但是,在完全解除价格管制之后,管理者发现市场价格飞快上升,消费者投诉剧增,随后又不得不放弃了改革,恢复了价格上限管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管制形式有以价格上限的形式,也有统一定价的形式,比如荷兰、爱尔兰实行全国统一定价。
总的来看,国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租车市场管制改革的整体趋势是:放松出租车数量限制,逐步实行地区或城市统一的价格上限,强化司机执业标准、车辆质量与安全等规制。欧美国家的出租车市场管制改革进程及效果及一些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完全解除对出租车市场的规制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总体而言,很少国家完全解除了对出租车市场的管制。
出租车改革,放松管制需谨慎
前瞻产业研究院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高满指出:相比欧美国家的出租车市场,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居民对出租车的服务价格相对较为敏感,以及城市道路系统现状相对落后,贸然放松出租车市场的全部管制并不妥当,而且在制度转换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制度转换成本,极易引起市场的震荡。
一个放松管制的市场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市场管理责任,比如对司机的培训与考核、车辆的质量与安全以及对服务质量的监督等,在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无法有效的承担上述责任的条件下,放松管制同样需要谨慎从事。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