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子银行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手机银行发展势头迅猛【组图】
手机银行比重持续提升
随着科技和金融的不断创新发展,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电子银行应运而生,并凭着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等独特优势迅速发展起来,正在逐步替代传统银行交易类业务。
根据银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银行离柜交易额约为923.71万亿元,到2018年离柜交易额已增长至1936.52万亿元;同时,银行业平均业务离柜率由2012年的54.37%上升到2018年的88.67%。
在各类电子银行中,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电子银行业务逐步向移动端倾斜。数据显示,2015年,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占离柜交易规模的比重还仅为4.01%,到2018年这一比重已提升至14.62%。随着手机银行功能完善,手机银行有望成为电子银行客户的首选,交易规模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与手机银行相比,网上银行业务虽然不再增长,但由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而且业务分类和市场定位日益清晰和成熟,因此仍占据着电子银行渠道的最主要地位。2018年,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占离柜交易规模的比重仍达83.25%。
我国电子银行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同时依旧存在一定不足,如没有实现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存在种类单一和经营特色不足的缺陷,各银行企业缺少特色业务,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群体业务办理需求,不利于电子银行发展规模的扩张。
此外,电子银行业务还暴露出一些风险,如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借助相关的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银行系统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如果有人攻击银行系统,并成功进入后,会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银行的数据安全。
总体来说,电子银行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紧密联系,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情况下,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同时要注重弥补不足及防范风险。
未来朝五个方面发展
基于当前发展现状,电子银行行业今后将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大业务创新。通过加大业务创新,可丰富电子银行的产品功能。这要求银行除了将传统业务与电子银行渠道结合起来外,还应创造出更多符合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银行产品,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推出网上小额贷款等业务,保证电子银行业务体现出针对性。 二是明确业务战略定位。商业银行需以电子银行创新发展战略为基础,将金融业务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在线金融服务体系。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战略定位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使电子银行逐渐发展为真正的“在线金融网店”,涵盖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以及效益创造等各项功能。 三是提供个性化需求。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电子银行业务除了提供查询、转账、存款等基本的功能之外,还提供用户个性化服务,这使用户体验升级,实现精准营销。
四是实现智能化服务。随着电子银行软件引入了新技术,电子银行业务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划分客户群、自动推送产品信息、自动匹配银行客户经理等智能化服务。
五是逐步国际化。随着各国经济联系逐渐密切,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电子银行需要逐步国际化。电子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业务服务,提供不同的语言服务和功能;根据不同国家的政策,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推出智能结售汇、智能退税、智能签证等服务。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将帮助商业银行、终端设备运营商、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智慧银行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智慧银行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智慧银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