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8年超材料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走在全球前列【组图】

分享到:
20 黄斌城 • 2019-05-06 19:00:5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2576G1

走在全球前列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各类功能材料都是建立在天然材料所具有性质的改进的基础上,随着天然材料各种性质及功能进一步发掘,其潜在的利用空间趋于极限,难以再有实质性的提升。超材料作为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其出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正因此,超材料技术研发已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高度重视。我国对于超材料技术研发同样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研发热度只增不减。根据SooPAT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超材料相关专利申请量约为270件,依旧维持较高热度。

图表1:2010-2018年中国超材料相关专利申请量(单位:件)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超材料技术研发较晚,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以及各方的努力下,相关技术已实现长足进步,且已走到全球前列。从专利数量来看,我国拥有着全球最多的超材料技术专利,达到4718件,超过美国、日本等传统材料强国。

图表2:全球主要国家超材料技术专利对比(单位:件)

不过,中国超材料研究企业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深圳光启超材料技术与产品实力雄厚,而其他企业的超材料技术多处于初创时期。此外,中国研究机构专利数量总体多于企业,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转化潜力,其技术团队是我国超材料研发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财富。

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底,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拥有的专利数量均超过1200件,占比分别达38.59%、26.69%;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也位列前十,其余则被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机构占据。

图表3:截至2018年底中国超材料相关技术专利申请人TOP10(单位:件,%)

热门技术方面,“H01Q15/00 用于对天线辐射波进行反射、折射、绕射或极化的装置,例如准光学装置”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577件,占比23.57%;“H01Q1/00 天线零部件或与天线结合的装置”专利占比也超过10%,其余则在10%以下。

图表4:截至2018年底中国超材料相关技术专利分布领域TOP10(单位:件,%)

未来超材料技术将向更宽频谱(太赫兹、红外)、数字化、智能化(AI)等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智能结构材料集成器件,如自诊断、自修复智能材料,传感器蒙皮材料,纳米波导,超衍射极限高分辨成像透镜等;军用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一体化隐身材料,自适应可控隐身材料、声学&热学超材料隐身技术、超材料多物理场兼容隐身技术等;通信遥感系统,如可重构宽带综合射频天线,结构共形传感器蒙皮等。

行业前景良好

超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应用于通信、医学、国防、航天航空、遥感等诸多领域。但从目前超材料的商业化进程来看,行业发展仍然处于初期,但前景广阔,2017年全球超材料产业规模在3亿美元左右,预计在2021年达到10亿美元,在2025年达到41亿美元,市场空间较大。

图表5:2017-2025年全球超材料产业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从我国来看,尽管我国目前超材料的应用还处于测试和小批量生产阶段,但国家对超材料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以及石墨烯、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这意味着超材料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是七大重点任务方向,以稀土功能材料、先进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等战略新材料为重点,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以超导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为突破口,抢占材料前沿制高点。

因此,未来随着超材料行业政策落地实施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超材料发展前景良好。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复合材料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47 q1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黄斌城
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1442519
关注
275
文章
28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