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看人大代表对法定婚育年龄调整的谏言献策
2019年3月5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提交《关于抓紧修改法定结婚年龄及不再鼓励晚婚晚育的建议》,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其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六条,将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改为“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同时删除“晚婚晚育应予鼓励。而该相关提议,早在2012年和2017年两会上分别有人大代表进行提案,但都没有获得两会的通过。人大代表的多次提案一方面表明国家对法定结婚年龄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在多项社会需求发展下提出的建议。
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基本目的较为明确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各有不同。随着各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以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男女婚育年龄都在18周岁以下,相比较国内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大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是全世界法定婚龄最高的国家之一。1980年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适应了当时晚婚晚育的国家发展模式,而多年来我国正日益面临人口结构失调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张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男20周岁,女18周岁,取消对晚婚晚育的鼓励有其合理性。
从实际意义上讲,人大代表建议降低男女法定结婚年龄一方面是提倡对低龄事实婚姻得到保护,其社会意义更加明显。目的之一是面对不断降低的人口出生率,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能够适当的增加人口出生率,为劳动力供给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能够一定程度的减轻家庭负担,缓解未来的养老压力。
2014年后全国等级结婚人数大幅降低
从民政部历年统计的结婚人数数据看,2008-2018年我国结婚人数以2014年为分界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动,2014年后,结婚人数连续4年大幅下降。至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1010.8万对,较上年仍有明显的下降。
现阶段适龄男女晚婚的比例逐渐增加,从具体的原因分析看,社会、家庭、个人多种因素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随着国内整体经济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重男轻女意识的减弱,男女受教育水平人数不断提升,教育水平的提升,普遍的延迟了试婚青年的结婚时间。除此之外,年轻人想法自由和成熟及显示经济压力等多个因素,都是导致现阶段我国结婚年龄人数降低的原因。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失衡问题逐渐严重,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老龄化加剧严重,导致中年人的压力增加。2018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比提升,达到11.9%;而相比较之下,人口出生率却大规模下降。我国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不断加剧。
从以上的分析总结看,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加剧,将会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代来隐患。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祖国作为我们的目前,也应该为各代人深谋远虑,况且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并非是强制措施,而是在社会发展需求转变下的一种支持。但是改变我国的人口失衡问题,应从人们的认识、社会环境等多方共同促进。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母婴电商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母婴电商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母婴电商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