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的明天在哪里? 2018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2018年10月16日,支付宝和信美互保联手推出“相互保”服务,相互保险在上线短短不到两个月内用户量迅速突破2000万人。而在11月27日上午,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自当日中午12点起,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此前该产品被定义为一款相互保险产品,而今被重新定义为网络互助计划,引发社会热议。
在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一般有三类主体,一是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二是新兴小互联网保险公司,三是互联网巨头。互联网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保险行业形成强烈冲击,和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
经营互联网保险公司占保险公司数量一半以上
互联网保险,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把原有的线下业务环节(销售、核保、承保、理赔)搬到线上,使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行业务赋能,实现线上业务增绩增效。近年来,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12年至2017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34家增加到117家,年复合增长达22.9%,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占保险公司总数50%以上。
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进入平稳发展期
2012-2015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均在160%以上。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是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理财型保险的收益率优势抢占保险市场,随着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整体规模出现边际收缩回落。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速开始下降,2016年增速为5.1%,由于监管趋严,2017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出现下降,为1875.27亿元,同比增速缩小至-20.1%%。至此,互联网保险进入平稳发展期。
互联网保险人身险险种完成逆袭
从行业格局来看,人身险占据绝对优势,行业集中特征显著。人身险保费收入自2012年以来占比迅速增长,至2015年完成超越,最高达78%。2017年起占比小幅回落,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1383和853亿元,占比仍分别处于74%和72%高位。而财产险占比持续下滑,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94和326亿元,占比为26%和28%。
前三甲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市场集中度高度集中
从2017年中国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份额结构来看,国内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和国华人寿占据了国内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前三甲。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领跑,2017年前十名公司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合计1273亿元,集中度达92%,其中建信人寿以274亿元保费收入居行业首位,占据20%的市场份额。
从2017年中国互联网财产险市场份额结构来看,国内平安产险、众安保险和人保财险占据前三甲。占据了国内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前三甲。财险集中度相对较低,2017年前十名公司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合计352亿元,集中度71.3%,平安产险以148亿元保费位居第一。
从两个险种的市场分布情况来看,互联网人身险前十公司市场占有率达92%,互联网财产险前十公司市场占有率也达71%,我国互联网保险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首先分析了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当前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互联网财险与人身险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做出具体地描述...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